第四十六章 截河(第2/3頁)

整個汝河的中遊,則是從召陵城北,折向往東南,流經上蔡,最後經新蔡城東北角往南,於淮川城西匯入淮水。

而於遂平、汝南、平輿、確山等縣境內,還有象河、青衣水等河流發源於燈架台山、大復山,匯入汝水,共同構成蔡州復雜的山水體系。

楚山急需要一條新的連接葉縣與青衣嶺營城的驛道,從西南方向,貫穿、掌握蔡州這一山水體系的源頭部分——而這條新的驛道,也將與青衣嶺營城南側橫穿鐵幕山的通道,經黃羊湖堰堤,經石門嶺東坡,通往楚山城。

這條驛道也是楚山防區擴大後的內線核心,其戰略地位相當於之前的桐柏山道。

西平、遂平、召陵、上蔡、汝南等城及南面的金頂山、燈架台山東段,之前乃是楊麟所部左驍勝軍的防區,而舞陽、葉縣,包括舞陽以南的燈架台山、霧雲山乃是劉衍所部右驍勝軍的防區——因此,楚山之前沒有辦法越俎代庖,修造一條從青衣嶺橫穿大復山、金頂山、燈架台山、霧雲山的驛道通往葉縣、遂平。

現在葉縣、舞陽以及襄城都劃入楚山防區,葉縣、舞陽往東到羅山、潢川群山、溪河,也都歸楚山所轄;而金頂、燈架台、大復諸山往北到汝水,從汝水到潁州,則是楚山與叛軍嶽海樓所部的緩沖區。

因此,當務之即就是在諸山之間修造這條新的驛道。

除了同時在金頂山與燈架台山之間的峽谷區域修造塢堡城寨,還要將塢堡城寨修到金頂山與燈架台山面對汝水的北麓去。

就像楚山早期並不看重峙立平川之中、易為優勢敵軍圍攻的真陽、確山等城,而先在貼近青衣嶺、石門嶺的丘山區修造營壘一樣。

先要確保嶽海樓以及嶽海樓背後的赤扈人,沒有能力啃下他們據險而造的堅壘險寨,後續才涉及到對平川區域的城寨爭奪。

而這一切都需要在鄭家撤出河洛,虜兵集結優勢兵馬進攻淮上之前完成。

這些工作,主要乃是史軫、蘇老常、程益、喻承珍、莊守信等人負責。

也是虧得楚山這幾年來城寨修造、道路鋪築及圍堰水利建設都維持相當高的規模之上,不論是匠師水平,還是專事營造的匠軍隊伍,都遠非其他行營防區能及。

因此,楚山才有信心說不懼秋冬時數倍敵軍強攻。

史軫拉著蘇老常、喻承珍等人趕來葉縣,也是將這一系列詳細計劃呈稟徐懷,然後就著手實施。

為此,襄陽為這次換防,直接交付給楚山的五十余萬貫錢糧,也將直接用於新驛道的修築。

史軫將方案詳細說明後,見徐懷多少有些心不在焉,喻承珍說及汝水的水情,似乎將徐懷所有的注意力吸引過來,疑惑的問道:“汝水有什麽問題?”

“堯山多暴雨,使滍水暴烈,傾貫汝水,致召陵、上蔡、新蔡沿岸常洪水泛濫,特別是汝水於平輿縣東接象河,象河會燈架山、金頂山諸溪河,流經遂平、汝南等地又地形低陷,動輒水澤百裏,民不聊生,”徐懷回過神來,說道,“我在想,有沒有可能在舞陽、召陵之間,將汝河截斷,迫使上遊之滍水順著地形,往北漫灌,流入潁水?”

“截河?”喻承珍微微一怔,不知道徐懷怎會有這樣的想法,說道,“雖說舞陽、召陵等地,地勢上是西南高、西北低,但汝水有史以來不知道決堤多少次,最終還是形成今日河道,自是地形、地勢所致。我們現在沒有辦法對舞陽、召陵以北的地形,逐一勘測高低,隨意擇一處截斷河道,恐怕只能短暫的迫使汝水改道,但極可能是在北面的低陷地帶繞一圈,最終還是會歸入汝水正源,很難保證會導入潁水啊……”

喻承珍乃營造之大匠,原本就是學貫古今的人物,對兵法軍事也兼有所習,不然也不敢自詡擅造城寨了。

而這兩三年來喻承珍在楚山負責協助史軫修造城寨,更是將徐懷在軍事防禦上的思想融入造城之中,這對喻承珍這等人物的促進、提升,是難以想象的。

徐懷說及截河,喻承珍當然能想到此策能成,意義有多大。

滍水乃汝河正源,汛季暴虐,汝河中下遊深受其害,倘若能截河北流,汝水中下遊的洪澇災害將大幅減輕。

而截河使滍水入潁水,必使潁水入汛之後的水量暴增。

特別是河淮農耕生產受到極大的破壞,民眾大規模南逃,沒有人修繕看護堤壩,潁水入汛之後水量暴增,必將使嶽海樓視為腹心之地的陳州、潁州乃至許州東部地區淪為水澤之國。

這將直接削弱嶽海樓所部叛軍,對淮上的威脅。

問題是現在汝水左岸,受敵軍控制,短時間內沒有辦法詳細勘測地形,總不能說隨手截河,正好能將滍水導入潁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