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下一個目標:處長!

雖然,上滬商會作為一個組織,不受個人意志所左右,但是,通過壓服會長的方式,起碼保證十年之內對上滬商會的優勢,甚至有能力幹涉上滬商會之決定。

這就能保證在十年之內,壓得上滬商會擡不起頭。

一周後。

何定賢回到港島,邱德更帶人奔赴星洲,成立星洲義群集團,年內即拿到三幅地塊,最大一幅有三千多畝,最小一幅不過百畝,其中兩幅地塊改為住宅,剩下一幅可蓋商業大廈。

政府同時頒布最新城建計劃,預計在大型地塊旁邊,開發一條電車快線……第二年,星洲義群拿到大宗商品服務牌照,成為星洲唯一的貨物交割服務公司。

五年後。

“何sir,這是最新一批畢業警員名單。”大館,行動部總警司辦公室,顏雄將一份文件放到桌面。何定賢穿著制服,儀態從容,常居上位培養出一種不怒自威的氣場。

“嗯……”只見他表情隨意的出聲答應,便接過名單翻閱,排名第一的就是本屆銀笛獎章獲得者,優秀學員李文彬。

而後有陳家駒、陸啟昌、黃志誠等人的名字。

這五年來,警隊不斷拓編,不僅把訓練學校的畢業生照單全收,還在社會上招募了一批警員,將警隊人數擴張到了三千多人,並且開通了快速上升通道。

警校畢業即可授警長銜,第一名銀笛獎授見習督察銜。

港府高層顯然是想用吸收新力量的方式,將警隊裏的老一派人物慢慢邊緣化。這是一種軟刀子割肉的方式,就算警隊華人看得懂,也不好做什麽過激行為。

因為,新生代警員也是以華人為主,要是新老矛盾變得劇烈,只會讓鬼佬開心。

何定賢打開文件,翻了翻書頁,名字落在李鷹身上時,心裏便沒了興趣,信手把文件放下:“把李文彬調入重案組,其它人照常安排。”

“yes,sir!”

顏雄肅然答道。

這幾年,何定賢見過太多的未來警界強人入職,只能說,70年代警隊改制之後,步入一個華人官員的噴發期,八九十年代的知名高層及督察,大多都是在六十年代中期加入警隊,少數有七十年代改制以後加入的。

而隨著警隊人員數量增加,背後的關系勢力網也錯綜復雜,可以看出來的就有上滬商會、鬼佬、英派華人,細分還有警二代,學院派、行動派,特別招募……

作為警民比例最大的一個地區,港島五年間人口增加不到百萬,目前還沒三百萬人口。

“警隊在八十年代將擴張到兩萬多人,進入千禧年後達三萬人。”何定賢心中清楚:“現在才哪兒到哪兒呢,人數越來越多,權力越來越大,反之,掌握實權的難度也越來越高。”

“這就是佰總督的手段啊,稀釋權力,引入競爭。”

這種手段不稀奇,但想用這種手段,需要有極高的經濟增長為條件。養活阿sir們要錢的,三千多名警員,一年得多少薪水,何況三萬多名警員?

只能說,佰sir經濟確實搞的不錯。

而且光搞經濟,沒有插手警隊權力,讓他想挑毛病都沒法挑,畢竟,警隊擴編於大多數中層警官來講是有利的,手底下管的人一多,講話自然就大聲。

當差又是高收入行業。

年輕人搶著幹。

何定賢在中底層警員們滿臉笑容的情況下,更不好拿高層開刀,只得默默接受時代的變遷。

但他也感受到危機感了!

因為,隨著經濟快速增長,人口都去打工,江湖的影響力也開始日薄西山,黑與白、恰似正反面,白色變大,黑色自然就會縮小。其實五六十年代是港島社團勢力最狂熱的年代,進入七十年代之後即開始降溫,八十年代街頭的古惑仔,就真的只是古惑仔了。

那些人不僅沒前途,還沒腦子,有背景,有手段的全都已經洗白上岸,不是當太平紳士就是做了大老板。何定賢身家資產在五年間暴漲三倍,但規費收入卻堪堪只漲了兩倍。

這還是他影響力大,握有煙牌、碼頭、管著馬欄。如賭档、高利貸等,不僅沒增長,甚至市場有些萎縮。光靠一個行業揾水的社團,有的暴富,也有的勉強糊口。

但隨著警隊人數不斷增長,錢不夠分了。

老人不肯少分。

新人想要多分。

“金錢帝國的時代快要結束,好日子要過了,反而清算即將來臨。社會矛盾在經濟增長下掩蓋,權力矛盾卻在經濟停滯時凸顯,還將變得越來越劇烈,果然一切政治都伴隨著經濟規律,佰立基是把經濟手段運用到權力上來了。”何定賢念及於此,不由得陷入沉默:“下頭的人想上位,最好的方式就是清洗掉上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