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寧波熟,一碗粥

一個月後,楚偉南主動辭去潮汕商會會長一職,商會理事全票同意,由副會長何定賢當選新任會長,商會理事鄭裕同當選新任副會長,楚偉南獲潮汕商會永遠會長一職。

等同於終身榮譽會長。

畢竟,榮譽會長也是有期限的。

實際上,楚偉南依舊處理著商會內大部分的公文,以及日常公務,唯有涉及到大型會議,商會發展的決策,才會交給何定賢親自處理。

何定賢經手的第一件商會事務,則是關於商會理事補缺競選事宜,之前商會內就有一個理事缺額,現在隨著鄭裕同上位副會長,理事席位缺額兩人。

瑞和堂。

閣樓。

茶座。

鄭裕同穿著褐色長衫,模樣要比兩年前豐腴不少,看得出來跟隨國際金價上漲,周大福金鋪收入不菲,董事長的位置是越做越穩,而且在商會鼓勵往地產行業發展後,個人成立了一間新世界建築公司,競標到跑馬地藍塘一片地塊,正在興建別墅,認購的客人不少,銷量極佳。

何定賢身穿西裝,坐在主人位,慢條斯理泡著茶,手邊擺著一份文件夾。

看文件潦草的樣子,顯然已經被翻看過。

王老吉、楚偉南、馬應彪等人也坐在一旁。

何定賢用木夾把一杯杯茶,不疾不徐的擺到大佬們手邊,說完一切後笑著說道:“怎麽樣,對參選的新人有什麽看法?”

“參選的新人不少,但有能力,有名聲的人不多。”馬應彪端起茶杯,飲了口茶,現在是港島經濟的一個窗口期沒錯,做出適當的商業布局,未來將收獲豐厚的果實。

許多大佬都是此時起家的。

但現在也是港島商界的一個恢復期,大多數老板都是靠二戰前的生意起家,或者是在二戰中撈到利益興家,上一輩的大佬們正值壯年,下一輩的年輕人還沒起來。

何定賢通過一個個小機會,一步步爬起來是異類,這種人在什麽時候都能起家,大多數人還是要乘時代的東風。

除非是繼承家業的太子哥。

“何添先生吧。”

王老吉道:“何先生是恒生銀號的創始人之一,任職總經理,六年前加入商會一直忙於工作,今年有志競選商會理事肯定要支持。”

“是該給何先生留一個位。”

楚偉南點頭道。

何定賢見狀早有預料,笑著道:“何先生雖然在恒生銀號沒有股份,但是在銀行業聲名遠播,不開口則罷,開口是該給一個位置。”

河添是廣州番禺人與恒生大老板何善衡為同鄉,當年一起來港島創立恒生錢莊,但由於只是一個雜糧鋪小老板妾生的兒子,手中資本不足,在銀號創建之初沒有投錢,為五大創始人中排名最尾的一個。在創建之初就負責錢莊內部賬目,擔任大掌櫃的職務,現在為銀號總經理,職務還是一樣,但隨著銀號越做越大,收入地位,水漲船高。

番禺人大多會加入廣府商會,但番禺人居住著許多潮汕人,河添便是其中之一,更認同潮汕鄉會,自然就會加入潮汕商會。

況且,除了寧波、山東等文化、語言相差太遠的商會常互相排斥外,廣省內部的商會並不拒絕其它市縣的加入,隨著潮汕商會的壯大,越來越多五邑、廣府、東莞、佛山人加入潮汕商會。

雖然各地都有商會,但趨利避害是人之本性,誰都喜歡加一個強的商會作靠山。

何定賢在身為副會長的時候,便讓人多優待外市會員,經常敲打愛排外的潮汕佬,導致商會裏的氣氛改善很多。這可能也是河添有意競選理事,為商會做事的原因。

“好。”

“就這樣定了,剩下一個理事的位置呢?”

王老吉品了口茶,出聲問道。

“我覺得潮福酒樓的老板陳啟年先生不錯。”鄭裕同提議道:“商會理事多為工廠主、商行、做貿易的老板,適當吸納一些酒樓主,餐廳老板也能壯大實力。”

“畢竟,隨著港島發展餐飲業肯定也會發展。”

馬應彪當即搖頭:“就算把全港酒樓加在一起,賺的錢也沒有一間貿易行多,酒樓體量還是太小,而且太受市場影響,將來在酒樓、餐飲上工的人多了,或許可以給一兩個位置,但不是現在。”

“幹脆讓勝德工業的老板張先生上好了。”

勝德工業是一間五金制造廠,在港島五金行業裏占據有一定份額,雖然沒有到龍頭企業的地步,但算是潮汕商會在五金業裏最能拿出手的人物,加入商會也有七八年,方方面面都很合適,但方方面面都不突出。

何定賢不得不感嘆搞服務業的地位低啊,連帶著老板都被看不起,但沒辦法,這年頭連鎖餐飲搞不起來,沒有一個地區性的巨頭出現,餐飲業一盤散沙自然給人看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