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港島,非是你城

二百一十萬港幣。

於現在的李家城而言,並非是一個小數目。

在長江工業收購黃埔船塢前,長江工業都是一個廠,塑膠花養不出一頭商界巨鱷。隨著最後一件拍品落入霍官泰的手中,拍賣會結束,賓客們起身離席,移步隔壁宴會廳,開始慈善晚宴,一起用餐。

如果說,拍賣會用來搏名,那慈善晚宴,便是一個將名氣兌現的地方。

“何先生。”

“恭喜啊。”

“第一次在港島辦慈善拍賣,便拍出八百多萬的善款,明天晚宴要上新聞頭版了。”邵毅夫舉著酒杯,上前恭賀。作為行業上的對手,邵氏公司與東方電影競爭激烈,產了許多佳片出來。

邵氏影業布局三十年,基礎雄厚。

雖然給何定賢搶了市場,但依舊風頭正勁。

“多謝。”

何定賢舉杯回敬,算是對影壇前輩的尊重,但心中已經得知邵毅夫曾接受匯注資,邵氏股權架構中已經有英資背景。

邵毅夫見他沒有想要多聊的意思,將酒飲下,便起身離開,前往寧波商會的同仁中談天。

霍官泰湊上前道:“邵氏去年捧了李麗華,拍出港島第一部彩色電影《海棠紅》,創下首播七萬港幣的票房,單部電影能賺大幾十萬,又拉攏了巨星林黛加盟。”

“你在影業有對手了。”

何定賢不以為意:“邵氏在影業上能力不俗,但東方影業經過發展,在制片工業上已經比邵氏雄厚。邵氏近年來鐘意培養女星,希望能學長城多培養幾個夏夢,石慧。”

“但電影是需要工業基礎的,東方影業已經在深水埗建了一個拍攝基地,並且與國際電懋一起收購了永華片廠,兩間公司共用一個制作廠。”

“成本下來、規模上去,再加上院線鋪設,足夠了。”

霍官泰面露思索:“人人都講電影是藝術,你卻說是工業,還提出降本增效。”

“有意思。”

何定賢笑道:“藝術歸藝術,賺錢歸賺錢,把電影視作一門生意,便按做生意的方式來,把電影視作一門藝術,就按照玩藝術的方式玩,你看,陸運濤一心做精品電影,票房照樣紅火。”

陸運濤的國際電懋出品不多,但質量都很有保證,在南洋、港台地區暢銷。而且陸運濤嘗試拍攝粵語電影,在南洋的家族院線中很賺錢。他在港島只靠電影質量出品,不見得有多紅,但南洋一條院線擺在那裏,其實就是一台印鈔機。港島的電影廠負責拍攝,就像是給印鈔機進口油墨,有沒有名氣一點都不影響家裏賺錢。

不像東方影業、邵氏兄弟一樣,院線、電影一起上,打破頭!

港島電影圈現在有長城、鳳凰等左派電影公司,拍攝有宣傳性的國語片,也有東方、邵氏、國際電懋拍商業電影,余下一些小電影公司,還有拍閩南語片的。

呈現出一幅百花齊放,文化昌盛的局勢,表現出東亞電影基地的潛力……可以說,正是現在人才多、思想多、文化碰撞,才造就未來港島電影的繁榮。

但偏偏在最好的繁榮期內,港島電影沒有把握東亞地區的先發優勢,不鉆研電影工業,沒打好基礎。

導致落寞。

有一些政治局勢,思潮改變的原因在裏面,但有機會不把握是一種罪。東方影業的目標不是拍出什麽藝術神作,就是希望一步步把工業基礎打牢,或許能讓港島電影業更上一個層級。

何定賢與陸運濤則在同一時間,盯上了破產的永華制片廠,但兩人已經是合作夥伴,礙於南洋的利益關系。

何定賢就連偷偷恰爛錢都抹不開臉,不得不讓陸運濤分一杯羹。現在,兩家共一個制片基地,電影公司是各自控股,基地卻單獨注冊一個公司,共同控股,各百分之五十。

這樣也好,將來電影基地做大,還可以收租,供其它公司使用。

只要將港島的影視資源都引來,就連影業陷入頹勢,依舊能保證公司收益。

霍官泰頷首:“阿賢,高見啊。”

“最近陸運濤有沒有新電影?”

何定賢笑道:“在拍一部叫做《四千金》的戲,很快就會上映。”

這部戲有四個女主,個個十幾歲,青春可愛,長相靚麗。

“一定去看。”

霍官泰挺喜歡陸運濤的戲。

而港島電影在發展初期,一直是以國語電影為主。港島電影即粵語電影,其實是一個錯誤印象。因為國語傳播範圍最廣,受眾人群最廣,粵語反之圈定了受眾人群,不得不接受更低的市場度,或者花高價翻譯、配音。

在沒有配音技術,和識字率低的情況下。

粵語更是天災。

何況,早期很多導演是上滬、內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