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爭端起

何定賢對於華探長、楚小姐來存錢並不覺得意外,因為,這只是社交關系的一種方式,將來肯定是要還的……

多請華探長們飲幾杯茶,陪楚小姐在夜總會玩玩嘍,唯獨對有鬼佬來存錢感到非常詫異,放穩茶盞之後,出聲問道:“是哪位長官?”

正常的洋人不可能到一間新開業的小錢莊存錢,既然來了必定是警隊內部的人收到風聲。

邱德更出聲笑道:“一位叫作葛白的高級督察,來存錢時特意說過同老板在一間差館上工。”

“原來是他啊……”何定賢恍然大悟,會心一笑,露出酒窩:“老熟人了。”

“看來是收到什麽風聲,前來投石問路的,對了,收股這麽順利,你肯定是放出了點什麽風聲吧?”

邱德更含蓄的道:“新店開張總是要搞點噱頭,確實用了點含糊不清的小話術,大老板要是不喜歡……”

“隨意吧。”

何定賢摁著茶盞,緩慢搖頭:“我們又沒有把話說死,信不信是他們的事,能夠把財路打通才最緊要。”

邱德更心頭一松又道:“大老板,既然有新界、港島區的探長們合夥,那麽新界、港島的分號要快點辦起來。”

“一來,港島區差爺的油水厚,儲蓄額肯定更高,二來,新界區錢莊比較少,我們提前開個銀號將來在鄉民們眼裏信譽也好。”

新界不是沒有銀號,只是偏少,人窮的連飯都吃不飽,又沒有錢來儲蓄,開錢莊業注定不會發達。

錢莊業最發達的一是港島,二是九龍。港島區的差人們就算想來錢莊存錢,也不可能專門過海來一趟。

“普通人辦錢莊沒個三年五年不可能開分號,我們剛開業才幾天呀?分號就要辦起來了?”何定賢面帶笑意,語氣誇張,眼裏卻沒多少得意:“一次性開三間銀號是不是擴張的太猛,投資太大了。”

這樣一來分股換回來的錢,全部都得投進去,錢莊裏水位低,很容易出問題。

有盲目擴張的趨勢。

邱德更亦是點頭:“大老板考慮的對,所以我提議是每半年開一個分號,先開進港島區,再開新界,這樣資金的調動就不會太緊張,而眼下我已經聯系了恒生錢莊的一位經理,那是同鄉,他答應我們互相通匯,幫忙在港島、新界收儲,但如果在兩區提現需要收一個半的點數。”

通匯就是銀聯的意思,果然現在的商業理念,在上世紀沒什麽好稀奇,讓眾人覺得時代在發展的原因,只是科技與生產力的進步,人依舊是那些人,方法也依舊是老方法。

恒生錢莊則是港島錢莊業最大,最有信譽的一間銀號,在1933年已經成立“恒生銀行”,未來港股的“恒生指數”便是由恒生銀行編制,但港島市民與錢莊業的常稱之為“恒生錢莊”,目前“恒生”既做銀行業務,也依舊在鄉下開辦老式錢莊。

何定賢知道“恒生銀號”的首任董事長,創始人林炳言是上海十三行的大老板,在上海灘時就與前朝交情莫逆,是財政方面的錢袋子,恒生銀號幾位聯合創始人也皆是“省港澳”三地的頂級權貴。

“恒生銀號”一開始就不是純華資,面對普通市民的小錢莊,而是前朝財政放在港島揾水的一個海外銀行,率先拓展南北物資交流及匯兌業務大賺特賺,“內戰”期間又主動投誠,大舉捐款捐物,成功站隊,且看中國統區貨幣貶值,在港島黃金熱、外幣熱潮中大肆炒賣,玩的高潮叠起,與其同行一樣從中漁利,資金倍增。

說個好玩的事,當時上滬商人與粵省商人都鐘意在港島炒黃金,炒外匯,但歷次外匯、黃金潮中,上滬商人總是鎩羽而歸,大肆虧本。

往往都是粵省商人笑到最後,吃到肚撐,好似粵省人在炒賣外匯當中天生就附加勝率。

何定賢謹慎的道:“一個半的點數尚算公道,同恒生在一起合作,也算是能沾沾光,多少讓儲戶們有安全感。”

“但是恒生這麽好講話?”

邱德更笑道:“東方銀號有三位總華探長撐腰,開辦就算僅有幾天,在港島也算是出名了。”

“加上恒生的何主席正主導業務轉型,喊出口號,服務第一,大小都做,這種利人利己的事情又什麽好放過?”

“也對,畢竟我們有自己的客戶群體,實際上同他們沒有競爭關系。”何定賢安下心來。

至於何主席便是帶領恒生一手編制“恒生指數”的銀號創始人之一,名為何善人,如這種大錢莊不可能“父死子繼”,只能是有實力、能服眾的創始人順位繼承,林炳言的長子目前只是恒生的副總經理……

“恒生的日子最近很難過嗎?”他多嘴問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