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同鄉情誼

近期市面很快就流傳出邵氏戲院有一批在“南洋”淘汰下來的放映機,由邵氏兄弟公司運回港島進行處理,邵氏兄弟是南洋著名的院線大王,又跟邵氏父子是家族產業,把一批過時的器械送回港島很合理。

九龍區“一元電影店”的生意正如火如荼,舊式放映機在港島處理會比在南洋處理更有價值。

邱德更作為在九龍塘發展一元電影的寧波人,一直都很關注同行同鄉的邵氏公司,與邵氏幾間戲院的經理都有交情。

他心裏生意人的本能早就察覺到,細心關照邵氏公司或許會有發財的機會,事實上,他也是在邵氏公司身上學到院線的理念……

他通過銅鑼灣戲院的“安經理”聯系到張海洋,得知張海洋手上有一批貨以後,更加熱切的想要吃下這批放映機。

上次趙志遠在跟曾少珂、陳立、花腰賢的對峙中大占上風,可以預見,花腰賢的場子在石硤尾撐不了多久,接下來石硤尾要再開兩間分店,緊接著就是深水埗的生意。

雖然深水埗的華探長是潮汕人,但是花腰賢自己撐不住的話,蔡探長也要賣東莞幫一份薄面。

到時再許諾一定利益,拿出劉福的金字招牌壓人,成功的幾率很大。

最後還可以去尖東同張景榮的搶地盤,再繼續搶進油麻地,趙玉堂跟他的目標是打到九龍區清一色,先把九龍區的電影店都吃下。

到時趙玉堂就會有足夠的錢孝敬鬼佬、長官,或許將成為下一任總華探長。

港島警隊中的位置有限,鬼佬卻忙著撈錢,所以官帽換的很快,任期也很短,目前一任總華探長任期為五年。

歷史上四十幾歲退休的華探長並不少見,五十出頭退休更是常事,就算已退休的首任總華探長“姚木”也不過才五十二歲。

真是年富力強的時候卻要賦閑養老,不得不說是件郁悶的事,總之是為要後輩騰位置嘛。

像趙玉堂已經四十多歲的華探長,現在不忙著籌備獻金,什麽時候開始籌錢?

靠東莞幫大老板們丟錢來捧得靠運氣,一不小心得罪誰還要倒黴,如果能靠自己揾錢上位腰杆子就硬很多了。

還不用看人臉色!

不得不說,趙玉堂是一個富有城府的人,竟然想跟“花腰賢”一般自力更生,可惜,他還是不懂得經營,要靠別人打理生意,注定在商業上不會有所作為。

邱德更則是一路要跟趙玉堂走到底,已經盤算著吃下整個九龍區的一元店生意,過幾年再拿賺到錢的把地皮買下來開工,將來在九龍、新界建出一整條院線做“鄉村電影大王”。

他的商業眼光已經看出,有大批用地尚未開發,湧入大批移民的九龍、新界之潛力。

張海洋在見到邱德更以後,卻推諉道:“唔好意思,邱老板,邵氏公司沒有退下來的放映機。”

銅鑼灣,西翠茶餐廳裏,邱德更在褲子口袋裏掏出一個信封,壓在桌面送上前去:“張經理,同鄉們都話你最有辦法,最有貨,就連何定賢的第一台機器也跟你買,這點心意先收下。”

“不管有沒有機器,我都想同你交個朋友,如果真有機器還請一定賣給我,價格好商量。”

“我現在是跟九龍塘的趙探長做事,整個九龍區的生意都要擴張,急需一批放映機上畫,要是腳步慢了被別人搶先,恐怕一些地盤都拿不下了。”

張海洋忍不住動手拿起信封,稍稍一捏就知道是小幾百塊,心裏其實是嫌少的,但挨不住冤大頭搶著上門送錢,只得裝作小心謹慎的樣子,看看窗外,收進口袋,湊上腦袋悄聲道:“邱老板,既然有九龍塘的華探長關照,還有誰敢跟你搶生意?”

“尖東的華探長,同趙探長一起混的,一家人不好做事。”邱德更沒有再提何定賢,以生意人的眼光看何定賢都已經輸了,何況是在趙志遠,曾少珂眼中……

但他也沒講趙玉堂跟張景榮是競爭關系,兩個人都在劉福手下有身份、地位,正在拼命競爭下一任九龍區總華探長的位置。

張景榮由於正統的東莞人,更受東莞商會的支持,近乎是東莞幫在警界的二號人物,不像靠過去的趙玉堂一樣姥姥不疼,舅舅不愛。靠著功勞,忠心和能力在劉福手下有地位,在東莞商會中根本沒幾個大老板認識他。

所以,趙玉堂才更加看重電影店的生意,把電影店當成翻身仗來打。

張海洋見邱德更沒有提何定賢,便認為何定賢真的輸得幹凈,看來貨應該沒什麽風險。

這種注定要倒出去的貨物,他根本連驗都懶得驗,現在就放在倉庫吃灰呢。

“既然這樣,我就坦白告訴你,邵氏不會賣二手放映機,因為那些放映機都是水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