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最好的獵人往往是以獵物的方式出現,艾倫今天的表現就最好地闡釋了這個真理。

在欣榮領地這段時間的鍛煉,讓艾倫獲得了飛速的成長。

當父母自信滿滿地覺得他們因為了解【兒子】艾倫的一切所以能掌握他的一切時,就是他們進入圈套的時候!

簡單地來說,艾倫預判了他們的預判。

欣榮領地經過長達半年時間的清理,早就變成了一個鐵桶。

他們打聽回來的消息,只是艾倫想讓他們打聽到的情報。

八分真兩分假,那八分真是部分事實,剩下的兩份假是艾倫順著他們的思路編造出來的完美陰謀論。

艾倫的計劃很簡單,先套路父母,然後再通過於娜利亞帝國套路其他國家。

他們覺得“偷走”教育制度、教育內容就是削弱嗎?

但實際上卻是蘭斯維利從一開始,就是奔著傳播蘭斯維利的教育制度去的。

蘭斯維利的領地很大,建一萬所小學、一千所初中、一百所高中完全不是問題。

但老師呢?學生呢?資金呢?可持續發展政策呢?

通通都沒有。

斐洛司不會榨幹自己的領民去無償地幫助那些底層。

既然是國王領主,那就得他們擔起這個責任來才可以啊!

這本就是他們的職責,只不過過去的幾萬年裏,他們裝聾作啞地將它忽視了。

艾倫剛去開的會議,其實就是大家討論怎麽給這些帝國和貴族領地制定合理的教育制度。

首先,職業教育應該是先於義務教育的。

沒有錢,一切都是空談,孩子賺得再少也都是能賺錢的童工。

家長是絕對不可能同意讓他們去上學而不是上工的。

國王和貴族也是絕對不會同意出錢補貼這些賤民,讓他們坐著就把錢和食物賺了的。

先展開職業教育,讓家家戶戶的勞動力都成為工人,手裏有錢的同時,再用事實告訴大家——讀了書的人能賺到更多的錢!

這個時候再開學校,大家就會一窩蜂地將孩子送進學校。

這個義務學校也並不是完全免費的,1銀幣的學費和1銀幣的書本費是一學年的收費標準,吃飯的食堂要花錢買飯,或者自己帶飯到學校。

有職業教育打底,工廠的工人一定是多起來的,一年2銀幣的固定開始和吃飯花銷不再是負擔不起的龐大開支。

最重要的是,考試的年級前幾可以免學費書本費,成為學校代表出場比賽拿到好成績還能獲得獎金!

都是很好的激勵作用。

當然,這個方案和政策和蘭斯維利以及欣榮領地的義務教育都不同。

與其說是讓他們偷,不如說是在特意根據出他們的情況制定出相應的規則後,特意泄露給他們。

沒辦法,這些人太頑固了。

他們的腦子就和幾萬年來也沒改變的制度一樣,不願意改變。

他們是寧願多花一千萬金幣的溢價在一條裙子上,也不願意少收1金幣的稅,更別說讓他們主動花錢給那些平民上學,給那些奴隸改善生活了。

艾倫他們只能想辦法將【主動花錢發展教育】變成【教育競賽】。

在艾倫和王後碰面的時候,各大情報探子就開始工作了。

國王和王後看似和其他人一樣沒有進展地每天和其他人一起參加宴會舉辦宴會。

但背地裏已經偷偷謀劃了起來。

為了掩人耳目,第一批的試點城市必須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情報信息的及時準確,魔法雖然能做到很多事情,但也能被其他很多魔法攔截。

因此現實的距離很重要。

其次是城市的大小。

太小的城市不適合工廠的開設。

越是規模化的量產,需要的員工就越多。

因為他們幹的是需要很多員工操作的低端制造業。

就像電風扇廠一樣,一個車間流水線上的就需要幾百人,十個車間就是幾千人。

還有質檢、掛吊牌、配件包、包裝、運輸工人……

現在一個大廠沒幾萬員工根本打不住!

小工坊雖然本錢小,更適合大家去投資創業,但一是沒有這種人,即便有也沒有門路,二是競爭力太小。

有錢的開大廠,沒錢的連基本的生活都不一定能保障得了,所以整合資源利益最大話。

辦大廠是最好的選擇。

幾萬人的小城市不適合發展,但五十萬以上的大城市又無法做到消息鐵桶一樣的保護。

選來選去,最後定在了距離欣榮領地300公裏的約達高城。

算上黑戶的流浪者一共有三十多萬平民。

第一步就是開設十個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培訓課程包括通識課“通用語基礎學習”和“位面地理基礎常識”。

接著依次分有“礦物學”“種植學”“紡織學”“基礎機械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