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魚肉餛飩、涼皮(一)

小寶會喊娘啦!

甜姑又驚又喜,杜氏也跟著高興。

甜姑也顧不上正在包的餛飩了,走過去摟起大胖兒子就親了一口:“好小寶!好兒子!”

她眼眶紅了,要說自己這人生十九年來,上天最大的恩賜便是這個孩子。小寶不是她親生的,在嫁入顧家兩年後,她一回上山,原本是想挖點兒野菜,誰知路上忽然聽見一陣啼哭,便繞了道,撿了這孩子,後來她下山的時候才聽說,她原本去的地方竟有野豬出沒,傷了好幾個上山挖菜的村民,甜姑後怕,當即就決定收養這孩子了。

原本以為婆母不願,沒想到的是顧家老太看了眼這孩子,輕輕松松就答應了,只提了一個要求,讓這孩子姓顧,甜姑也沒有異議,這孩子便對外稱是顧家郎的種。

顧家郎都死了三年,這話也沒人信,但信不信的,有時候也沒那麽重要了。就當他老娘給自家領個了孫子,難不成他顧家郎回來還不認?

這事杜氏也是知道的,眼看著這一幕有些感嘆:“其實也挺好的,生孩子就像在鬼門關走了一遭,妹子你不用遭這個罪就有了小寶這麽可愛的兒子。”

甜姑笑了:“也是哦。”

兩人繼續去包餛飩,杜氏這才發現這餛飩的“真面目”,笑了:“還真像餃子!不過這皮真的薄啊!”

甜姑笑了:“是吧,這餡料我用了一些魚肉,咱昨個兒不是買了條新鮮的魚嗎,魚肉鮮!要是以後,你沒了魚肉,就用瘦肉,但是湯得用骨頭湯吊,春天的野菜也可以做餡料,最常見的就是薺菜,很鮮!”

杜氏一一記下來,很快,面皮在甜姑手中很快變成皮薄餡大的大餛飩,今日是來不及吊高湯了,只好用春日裏曬幹的菌子做個菌湯,好在這菌子還算鮮美,湯底味道也算濃厚,最後煮出來的餛飩,喝起來也是鮮美至極。

餛飩有別餃子,講究喝湯,一口餛飩湯吸溜一個餛飩上去,嘴裏一面喊著“燙燙燙”,一面又享受著餡料爆汁的爽感,杜氏酣暢淋漓地喝了一大碗之後笑了:“難怪你說要吊高湯呢,這滋味,要是雞湯煮出來,肯定更美!”

甜姑笑:“是這個道理。”

兩道面食學完,杜氏像是吃了個定心丸。

“要是明個兒就去比試我也不怕了!就算輸了還能學兩道吃食,劃算!”

她話音剛落,村長那邊就派人過來傳話了,後天三家人一起去村長家,讓村裏的人投票選出來,比試內容就做最拿手的兩三道吃食。

杜氏一聽樂了:“後天啊,那感情好!”

甜姑也道:“那明日我們再做個別的花樣出來。”

杜氏樂得合不攏嘴:“多謝妹子多謝,你今天累了一天了,也快點兒休息去吧。”

甜姑點頭,抱著小寶回房了。

-

邊關的雨的確和杜氏說的一樣,白日不下晚上下,夜幕降臨,甜姑看著窗外大雨,取出了自己的小賬本。

在顧家三年,甜姑其實攢了一些錢,這些錢,當然不是她背著婆母用公中自己攢的,都是她悄悄做些吃食去鎮子上賣攢下來的。

春天她就做菌菇醬,夏天她就熬枇杷糖,秋天還有秋梨膏,冬天還能做點兒牛羊肉幹,反正什麽賺錢她就做什麽。

小賬本上面記了這兩三年她的每一筆開支,在來邊關之前,甜姑把它們換成了銀票,不多,也就十兩,但是這十兩是她一個銅板一個銅板攢下來的,意義完全不一樣。這十兩銀子的銀票被她小心地縫到了衣裳裏,十分隱秘,除非有特殊情況,她在邊關的這段時間,她也不想動。

身上的散銀還有一些,是婆母臨走時給她的,這一個多月以來,路費還有房租費,差不多只剩下二兩了,甜姑嘆氣,要是這路一直修不好,她怕是也要在陳家村想個賺錢的生計才行,人也總不能在一顆樹上吊死。

甜姑一面哄著兒子,一面漸漸陷入了夢鄉……

次日。

杜氏剛起來,就發現甜姑在院子裏忙活了。

“咋這麽早?”杜氏連忙過來。

“今天做涼皮,這工序復雜些,咱們早些準備。”

杜氏:“涼皮?”

甜姑笑道:“也是一種面食,有點類似涼面,但是不大一樣。”

杜氏於是就看甜姑一直在洗面,這洗面的工序的確煩,要不斷的揉搓,洗面的水很快就變成了乳白色。

“這涼皮用這面疙瘩做?這都不成型了?”

甜姑:“不是,用這個洗面水做。”

杜氏一定,更吃驚了,但見甜姑已經把洗面的水倒入了一個大盆裏:“且讓它沉沉吧,咱們只要一部分。”

說完,就去廚房準備早飯了。

昨晚上了一晚的雨,路的情況怕是更差了,早上天氣倒是還不錯,空氣清新,沒了那股子惱人的黃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