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來都來了,玩會兒嘛

用過午飯,冬日的暖陽正好,徐朝涵和陳瀾便坐在沙發上看著電視。

沒有交流,也沒有尷尬,一種溫馨安寧的氣息在客廳中緩緩流溢著。

陳瀾抱來一堆零食,打開一袋牛肉幹扔給徐朝涵,然後自己盤膝靠在沙發上,攏了攏散落的秀發,見到徐朝涵訝然的看著自己,臉頰有些羞赧,然後才嗔道:“看什麽看啊。”

“你怎麽也這麽喜歡吃零食?”

陳瀾在徐朝涵的心裏一向是個生活很有規律也很值得尊敬的人,但是此時看到陳瀾無拘無束的樣子,倒是有些好笑。

陳瀾聞言就扯了扯蓋在腿上的抱枕,身子向著徐朝涵撲來:“不想吃還我——”

“怎麽可能?”

徐朝涵躲避著陳瀾的攻擊,然後笑呵呵的說道。

氣氛融洽。

看著徐朝涵臉上的笑容,陳瀾心中十分開心,平日裏自己在家除了阿姨之外沒有一丁點兒煙火氣,渾然不似一個家,但是徐朝涵的到來,卻一下子讓她的心情明快了起來,甚至就連平日裏食之無味的零食都分外的合口。

“對了,今年你有什麽打算麽?”

好半晌,陳瀾和徐朝涵才停止了嬉鬧,有些事情過猶不及,尤其是在這種男女獨處一室的情況之下。

所以陳瀾才開口向著徐朝涵問道。

徐朝涵聞言便笑了笑,然後想了想才道:“生化危機之後,倒是有部小成本電影想要搞出來——”

頓了頓,徐朝涵才向著陳瀾道:“是部文藝片。”

語氣當中,有著說不出的戲謔和玩味。

《生化危機》拍攝初期可是被一幫子影評人和學者給磕磣慘了,什麽自大、不自量力、不知幾斤幾兩等等詞匯不要錢的往徐朝涵的身上安,以至於到現在徐朝涵想到都有些憤憤不平,所以他就準備了一部文藝片,想要狠狠打那幫白癡的臉。

而至於這部小成本的電影,也是徐朝涵突發奇想。

那就是《海邊的曼徹斯特》。

什麽叫絕望?

什麽叫行屍走肉?

這部電影就很好的詮釋了這些。

一個如同行屍走肉的人苟活於世,他所經歷的痛苦無人能化解,甚至於連死亡都是一種解脫。

這是一部絕對沒有勇氣觀看第二遍的電影。

整部電影沒有令人動容的痛哭流涕,也沒有勁爆的大場面,但是隨著劇情的推動,那種絕望、壓抑的感覺簡直好似溢出屏幕一般,讓人窒息一般的無法呼吸。

從商業化來說,《海邊的曼徹斯特》絕對不是一部賣座的商業片,概因為這部電影實在是太壓抑了,壓抑到觀眾都覺得世界的色彩都是灰暗的。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上來說,這部紀實風格的作品,故事本身和演員表演具有足夠的張力。在某些情緒釋放最強烈的時刻,觀眾從氛圍與表演中,可以感受得更為真切。這樣一個故事,固然無法令觀眾放松,但它有另一種“釋然”效應,它會讓觀眾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

這是一個沒有反轉和正能量的故事,而用觀眾的視角來看,《海邊的曼徹斯特》這部電影簡直是喪逼到了極致。

簡直就是喪穿了地心。

男主角Lee Chandler還活著,其實他已經死了。電影采用插敘的敘事方式,在Lee Chandler的頹廢歷程中插入了他意外導致一兒一女被燒死的原因。

這部電影最大的特點就是全程采用Lee Chandler的第一視角來看整個事件的進展,並沒有開啟全知全能的上帝視角,所以整部電影具有十分強烈的代入感。有利也有弊,同樣因為采用第一視角敘事,所以鏡頭裏的故事是不完整的,並且涉及一些細節部分,便無法交代清楚。

電影分為兩條線索,暗線是Lee Chandler家庭慘劇導致的家庭破碎,明線是Lee Chandler的哥哥去世後,留下的侄兒需要他監護。一個是走不出喪子之痛的父親,一個是失去了父親的兒子,這兩個身份特殊的人走到了一起,種種的生活矛盾變成了關於親情的一次深刻探討。

本片似乎並不在意傳遞一個怎樣的價值觀或者通過正能量的反轉帶來某種戲劇化的視覺呈現,而是僅僅傳遞了這樣一種悵然若失的情緒,便已令觀眾幾近絕望。

徐朝涵並沒有向陳瀾詳細的描述這個故事,只是開玩笑的說,這是一個令人難過的故事。

文藝麽。

在國內那幫子所謂的影評人眼中,文藝就是缺憾,絕對不能大圓滿,也不能讓人哈哈大笑,一定要壓抑,壓抑的觀眾痛徹心扉涕淚交加。

而且,在這種氛圍中,他們還有一大堆所謂的精神內核存在,旨在你在觀影之後,能收獲到什麽感悟。

這才是文藝片。

這才是一個優秀導演的風格和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