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其實亦嫣也不是沒有聽出八福晉在嘲諷自己這回生了個格格。

她也能明白八福晉, 為何會認為生格格是件“不幸”的事情,畢竟這個時代不僅公主,還有皇室的女眷也會擔負著撫蒙的重擔, 就像大阿哥嫡出的幾位格格,未來也會被康熙賜婚遠嫁蒙古。

可亦嫣知道, 胤禛不會讓自己女兒遠嫁蒙古的, 所以八福晉對她嘲諷, 根本就沒有造成任何傷害。

亦嫣想得開, 可八福晉依舊沒有放過亦嫣的意思。

“滿蒙一家親,咱們愛新覺羅的格格,未來大多數那可是要和蒙古締姻的, 舒穆祿側福晉倒是可以多在騎射上,為三格格下功夫, 萬一他日真嫁入蒙古, 也就很快能適應蒙古的生活,父母之愛子, 則為之計深遠,你說是不是?”

她說著話時,臉上的神情無比真誠,倒像是真心為亦嫣和姝姝著想似的。

不過她此言一出, 大家都紛紛看向大福晉,如今誰人不知, 前不久大阿哥的嫡長女已作為撫蒙的宗室女,被賜婚到科爾沁部了。

就連如此得皇上看重的大阿哥,他的嫡女都被皇上指去蒙古, 那麽其他阿哥的女兒呢?

一時間, 在場生了女兒的福晉和側福晉頭上都籠罩了一層陰霾。

尤其是五福晉和七福晉兩人臉色也變得煞白了起來。

亦嫣暗暗翻了個白眼, 就算騎射再好,那些撫蒙嫁去蒙古的公主和格格,是要去打獵還是要放牛羊,怎麽著?

而且如今又不是清末,而是大清對蒙古威懾最強盛的時期,公主和格格即便是遠嫁蒙古,該受的待遇,一樣不少,那婆家更也不敢隨意苛責怠慢。

亦嫣漫不經心笑道:“那是自然,咱們滿洲女子那都是要學騎射的,再說了,咱皇室的宗室女,那都有自己的爵位和府邸,未來嫁入蒙古也是在城內生活的,要用到騎射的地方應該也不多。”

拜托,如今時代已變,八福晉該不會以為蒙古和以前局勢未定時一樣,蒙古部落裏的所有人都住在蒙古包裏吧?

真當人家蒙古人是傻的嗎?喜歡風餐露宿,喜歡到處搬遷,居無定所?現在蒙古那邊也建起不少城池起來,不少貴族都住在城池裏。

五福晉和七福晉恍然,對啊,雖然蒙古那邊新建起的城市,比不得盛京一般繁華,但也不必和老祖宗們一樣到處流徙了。所以聽到亦嫣這麽一說,大家心中堵住的那塊石頭也落了下來。

八福晉感覺面子掛不住,只道:“這日常自然是用不到,那我這不是怕蒙古那邊舉行什麽騎射比賽,讓蒙古人發現咱們愛新覺羅的格格卻連騎射都不精通,這不就丟我們大清皇室的臉面了?”

而且蒙古那邊的城裏,怎麽能和京城相比?

亦嫣笑而不語,她也不明白八福晉在想些什麽。

蒙古那邊的姑娘能四五歲就上馬,六七歲就能在馬上開弓射獵,眼力更是練到鷹一般犀利,她們京城的女孩再怎麽練,也不可能勝過她們。

何況蒙古在大清的統治下,他們還敢嘲笑大清皇室不成?

眾人聽了八福晉的言論,也都無語地沒有再理會八福晉了。

八福晉無所謂,她只是想勾起舒穆祿側福晉對女兒的擔憂,所以她也不圖這一時的輸贏。

只要舒穆祿側福晉日後會時不時為女兒而擔驚受怕,那她也就舒心了。

此乃攻心計,等日子久了才能瞧出效果。

站在八福晉身後的九福晉和十福晉也不明白,平時八福晉待人接物也是十分慷慨大方的,怎麽今兒只送了三格格兩對銀器作為滿月禮?這也就算了,非得在人家這兒大喜的日子提及撫蒙。

其中的十福晉,特別能理解京中的女子為何如此怕遠嫁蒙古,雖然她也覺得京城沒她們蒙古自在,但生活環境的確比蒙古優渥,條件也十分便捷,如今讓她回蒙古那邊,也感覺自己不能再適應那邊的生活,更別提在京中長大的這群嬌嬌娥。

而大福晉此時的內心很是無奈,即便大爺和太子奪嫡之爭如今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但八福晉對待四貝勒府的態度也不必昭然顯露吧?

之前在四福晉那邊,也是話裏行間都在暗示著弘暉身子不好,讓四福晉也趕緊再生一個,要不然她在府上的地位,遲早有一天就被舒穆祿側福晉取代了。

現在來到側福晉這邊,還是整這死出。

她這個弟妹啊,整日仗著自己背靠著安親王的勢力,向來都是自命不凡,就連她這個三品大員之女也不放在眼裏,要不是大爺讓她多加拉攏,她根本就不想帶著這般沒有禮數的人出席。

如今瞧見此處的人都不待見她,她也只好和亦嫣等人道別,然後就帶著八福晉、九福晉、十福晉離開了此地。

八福晉也知道大福晉又來做好人,便暗暗翻了個白眼,然後跟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