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五章 眾望所歸(第2/4頁)

因為,今天大會開幕式中的重頭戲,也是整個開幕式的焦點。

菲爾茲獎的宣布和頒發,將要來了。

陳舟也沒有再多問,也是同樣看著台上的人。

這也是整個國際數學界,全世界的數學家們,都在關注的一件事。

會場裏,不少數學家,都開始變得緊張起來。

這其中,是不少已經在年齡上,快要跨過40歲這個大關的人。

如果這一次沒有獲獎的話,那他們將終身與菲爾茲獎無緣了。

菲爾茲獎是在1932年,第九屆國際數學家大會上設立的。

然後在1936年首次進行了頒獎。

這是專門用於獎勵40歲以下的年輕數學家的國際性數學大獎。

因為頒獎時間與國際數學家大會的舉辦時間相同,所以每一位沒有抓住機會的數學家,都要冒著等待4年的風險。

甚至可以說,獲得菲爾茲獎的難度,是要超過諾貝爾獎的。

當然,這可不是和諾貝爾和平獎去比的。

此外,雖然菲爾茲獎的全部獎品,只有一枚金質獎章和1500美金的獎金。

是遠遠比不上諾貝爾獎的。

但是,在如此苛刻的獲獎條件面前,菲爾茲獎得主的學術聲譽,是絕對不遜色於諾貝爾獎得主的。

並未與陳舟坐在一塊的徐晨陽,此時正一臉緊張的關注著台上的情況。

他既希望聽到獲獎者的名字,被一一宣布,又害怕聽到獲獎者的名字。

因為他害怕,這裏面沒有自己。

1981年出生的徐晨陽,在今年已經37歲了,這也是他最後一次拿下菲爾茲獎的機會。

再等四年的話,他將超出獲獎者的年齡限制。

到那時,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晨陽,有沒有把握?這次,你可是受邀進行45分鐘學術報告的數學家。”

問出這話的,是坐在徐晨陽身旁,這次國際數學家大會的華國數學會代表團的團長,也是華國數學會的理事長袁亞翔院士。

徐晨陽搖了搖頭,如實說道:“沒什麽把握……”

看到徐晨陽這幅模樣,袁亞翔安慰道:“信心還是要有的,你在年輕數學家中,已經是最傑出的那些人了。”

面對袁亞翔的安慰,徐晨陽卻說道:“但和某些人比起來,我其實還是差了一截的。”

聽到這話的袁亞翔,沉默了下來,不再說話。

反正結果馬上就要宣布了,再多的鼓勵,在真正的事實面前,其實並沒有多大用。

徐晨陽這時,微微擡起頭,看了看坐在隔了兩個座位的惲之偉和張韋。

這兩人似乎心有所感,也一起扭頭看向了徐晨陽。

三人相視一笑,一切盡在不言中。

同為燕大數學系黃金一代的三人,在這次國際數學家大會上,也都是受邀進行45分鐘學術報告。

但顯然,三人的目標,並不是受邀進行學術報告的這份榮譽,他們都希望在40歲之前,拿下那個夢想中的菲爾茲獎。

相較於徐晨陽而言,惲之偉和張韋其實還要年輕一歲,他們倆還要一次機會。

但是,他們都知道,機會這東西,從來都不能,也不應該想著下一次。

因為,當你給自己留後路的時候,那機會也差不多遠離你了。

畢竟,誰也不知道,未來的四年時間裏,到底會發生什麽。

又會有怎樣的妖孽天才,突然蹦出來。

所以,對於惲之偉和張韋而言,只有抓住眼前的機會。

三人目光分開,徐晨陽下意識的,又看向了坐在不遠處的陳舟。

他,應該可以吧?

不對,我怎麽能說應該?

他的話,百分百確定了。

看著陳舟的徐晨陽,內心之中,多少有些羨慕。

這時,坐在徐晨陽身旁的袁亞翔,再次出聲問道:“我記得你以前和我說過,國內的研究環境,你並不喜歡,一直有著離開的想法。可是最近我發現,你已經不再說這些了,這是為什麽?”

徐晨陽收回目光,扭頭看向袁亞翔,輕聲說道:“因為陳舟教授,他讓我看到了不一樣的地方。”

“陳教授……”袁亞翔重復了一遍這個名字。

他大概明白了。

陳舟的出現,確實改變了華國學術界的研究環境。

想到這,袁亞翔的目光,不由得飄向了陳舟身上。

唯一一個受邀進行1小時45分鐘學術報告的數學家,等於是國際數學聯盟幫他舉辦了一次報告會,這年輕人,不得了啊……

看來,這個才冒頭沒幾年的年輕人,又要給華國學術界,帶去一份大禮咯……

看著陳舟的袁亞翔,想到大會流程表上的名單,感慨頗深。

此時的台上,作為國際數學聯盟主席,也是菲爾茲獎得主的森重文,開始宣布4位2018年菲爾茲獎得主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