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三章 時間節點之前(第2/3頁)

而楊-米爾斯規範場存在性和質量間隔假設,就是為了證明楊-米爾斯方程組有唯一解。

並且,這個解需要滿足“質量間隙”這一特征。

更為官方的說法便是,對任意緊致、單的規範群,四維歐幾裏得空間中的量子楊-米爾斯理論,存在一個正的質量間隙。

質量間隙問題是量子色動力學中,理解強相互作用的理論關鍵,關乎理論物理學的數學基礎。

毫不誇張的說,質量間隙問題的解決,將意味著一個數學上,完整的量子規範場論的產生。

當然,這種解決,不單單是數學,或者是物理學上。

但可惜的是,盡管物理學家普遍相信質量間隙的存在,但至今也沒有能夠找到,確鑿的數學和物理學證明。

就連那位本科學歷史,拿了菲爾茲獎的物理學家愛德華·威騰都說,這個難題,對現在而言,實在是太難了。

由此可見,陳舟在研究中,會遇到瓶頸,其實一點也不奇怪。

更何況,陳舟能夠在順利研究這麽長時間,才遇到頭疼的瓶頸,已經足以證明陳舟的研究能力了。

當然,陳舟肯定是不滿足於此的。

他的目標,是徹底解決這個難題。

“楊-米爾斯方程組的求解……”

“存在性問題……”

“質量間隙的假設問題……”

陳舟的腦海裏,不斷縈繞著這三個問題。

手中的筆,不斷做著推導和驗證。

直到3個小時過去後,陳舟才搖著頭,告別了楊-米爾斯存在性與質量間隙的問題研究。

因為時間已經快到夜裏2點了。

為了保證明天早上6點鐘準時起床,陳舟得提前讓自己睡下了……

……

兩天後,也就是7月5日。

下午三點。

陳舟結合張一凡所發來的,針對性研究的結果報告,完全確定了DMD-2號材料的研究路線。

並且,在理論研究方面和紙面化實驗研究方面,陳舟還根據相應的針對性研究結果,做出了一定的調整。

在完成這些工作後,陳舟立馬便將研究路線確定的內容,以及DMD-2號理論研究的內容,全部打包在一塊,發給了張一凡。

這樣一來,張一凡他們便可以依據這些內容,快速投入到下一階段的研究中去了。

張一凡那邊收到郵件後,沒過多久,陳舟就收到了張一凡的郵件回復。

回復內容,就兩個字,外加一個表情符號。

這兩個字是“明白”。

而這個表情符號,則是一個“大拇指”。

張一凡還是十分贊嘆陳舟的這種研究效率的。

當然,對於陳舟自己完成了理論研究,並沒有像之前所說的那樣,交給他們來完成。

張一凡也是能夠理解的。

畢竟,這是改變研究方向的大事,能夠自己掌控,肯定是最好的。

說心裏話,張一凡自己其實也蠻期待的,期待陳舟的理論研究成果。

至於陳舟,當他看到郵件回復是時,只是微微一笑,內心毫無波動。

隨即便又投入到計算物理學、計算化學和計算材料學,這個課題的研究之中了……

……

很快,處在閉關研究狀態的陳舟,在不知不覺間,又過去了三天。

7月8日上午。

陳舟一早便起來了。

從今天開始算的話,距離第一個時間節點的7月12日,就只有5天的時間了。

在這5天之前的時間裏,按照研究規劃中,陳舟必須完成的研究內容,仍然只是完成了DMD-2號材料的研究這一半。

至於另一半的,計算物理學、計算化學和計算材料學的課題研究,還在進行中。

事實上,這是有點超出陳舟預料的。

陳舟本以為,到這個時間,也就差不多能夠完成這個課題了。

卻沒想到,隨著研究的深入,他發現這個課題的難度和深度,也是在逐級遞增的。

雖然陳舟堅實的數學基礎,以及極強的數學思維,已經在這個課題的研究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可是,不可避免的是,陳舟還是遇到了棘手的問題。

在任何課題的研究中,棘手的問題,都是必然存在的。

只不過,陳舟的這個棘手問題,出現的時間點,比較晚就是了。

也就造成了陳舟先前的時間誤判,以為還能提前完成這項課題的研究工作。

說不定,還能順手的把論文也給完成,然後把稿也給投了……

可惜的是,陳舟先前確實是過於樂觀了。

仔細思考之後,陳舟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他打算改變原定的研究規劃,單獨利用一天的時間,全身心投入到計算物理學、計算化學和計算材料學的研究。

這也是為什麽,在今天上午,陳舟沒有研究規範場理論,轉而研究的是計算物理學、計算化學和計算材料學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