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二章 可你怎麽就知道,支持沒有反對多呢?

這個消息對於陳舟來說,多少還是有一些突然的。

雖然楊院長先前問那些問題時,陳舟就已經大致猜到了,他想要說什麽。

可當這個猜測,從楊院長的口中說出來,變成現實時。

陳舟的感覺,就變得不太一樣了。

“楊院長,你是怎麽知道的?”

聽到這個問題,楊院長神秘一笑道:“這個我暫時不能告訴你,但是我能保證,這個消息的可靠性。”

頓了頓,楊院長看著終於產生了表情變化的陳舟,不由得的打趣道:“還以為你對院士也無感呢?怎麽樣?這個消息,還是使你產生了一些波動的吧?”

陳舟看了楊院長一眼,輕聲笑道:“這不是很正常的嗎?誰聽到好消息,能不高興啊?”

“好像你說的也對……”楊院長看著陳舟,轉而說道,“不過不管怎麽說,20出頭的院士,可謂是打破了華國的記錄了,絕對的前無古人!就連我,都有些羨慕你了,我這物院的副院長,也不知道啥時候,才能夠得上院士的資格……”

雖然楊院長口中,對這件事保持著,十分樂觀的態度。

但是在陳舟看來,院士增選這件事,可能遠沒有想象的那麽簡單。

於陳舟而言,如果單純的,從學術成就的角度出發。

那他是有著絕對的資格,去競選華國科學院的院士名額的。

不管是數學領域,還是物理學領域,他都有足夠的資本。

可如果是按照華國以往的習慣,還有院士的評選流程來看的話。

那陳舟,就未必能夠成功當選為院士了。

雖說華國科學院院士章程的規定,是在科學技術領域,做出系統的、創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貢獻。

且熱愛祖國,學風正派,具有華國國籍的研究員、教授,或同等職稱的學者、專家。

可以被推薦,並當選為華國科學院院士。

但是,關於每兩年進行的院士增選的流程,相較於章程規定的籠統話語,是更有操作性的。

首先就是,院士候選人由院士直接推薦,或者國內各有關科學技術研究機構、高等院校和華國科協所屬一級學會,按組織系統,推薦候選人。

這裏的院士推薦中,每位院士推薦候選人限額不超過兩名。

而且,必須獲得3名或3名以上院士推薦,才算有效推薦。

至於學術團體的推薦,則還有各種初選之類的,一步一步往上進行。

這個推薦的“要求”,其實就已經不低了。

也已經不單單只看學術成就了。

每位院士只有2個名額,還必須要3名院士或以上,那他們為什麽要推薦你?

學術團體也是一樣,既是團體,必有利益。

再然後,就是華國科學院各學部的常務委員會,組織院士對候選人進行評審和選舉。

評審好理解,就是對候選人進行全面、科學的評價。

這也是最簡單的一步。

畢竟,能夠成為候選人的人,基本上很難在這一關敗下陣來。

只有最後一步的選舉。

選舉實行差額無記名投票,差額比例在百分之四十。

並且要求,華國科學院各學部參與投票選舉的院士人數,需要超過本學部院士人數的二分之一。

然後,獲得贊同票不少於投票人數三分之二的候選人。

按照各學部應選名額,根據得票數,依次當選,直到滿額。

這個選舉,其實就和前面的推薦,是一個道理了。

不管是候選人推薦,還是投票選舉,每個人都是帶有主觀性的。

可考慮的因素,那就太多了。

如果是在沒有特殊情況的條件下,那更多的人,當然更願意,將自己珍貴的推薦名額,還有寶貴的選舉票,投給自己所熟知的人了?

就像經常在華國引起爭議的,獲得華國第一枚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屠先生。

為什麽能夠獲得諾貝爾獎的她,卻2兩次落選華國科學院院士?

事實上,遠不止屠先生,像是袁老先生,其實也經歷過這樣的對待。

他們都是那種,不願和研究之外的,或者專業之外的人,做過多無用交流的人。

他們是那種專注於科研,全身心投入到研究之中的人。

至於所謂的人情,他們更不願意在上面多做文章。

他們有著研究者的本性,有一說一,不避諱,不拐彎抹角。

當然,也正是這樣的原因,他們這樣的科學家,實際上會得罪一些人。

從無形中,增加他們進入到院士行列的難度。

袁老先生便是直到雜交水稻成功推廣後,過了近20年,才當選為華國工程院院士的。

所以,盡管陳舟看到楊院長十分的樂觀,但他卻對這件事,有些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