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八章 新物理之門!

“高教授,辛苦你了!”

控制室內,陳舟看向身旁的高結,第一次這麽說。

“應該的。”

高結微微偏頭,看著陳舟,臉上帶著一絲淡淡的笑意。

相較於這次短基線加速器中微子振蕩實驗中,其它的各項準備工作。

高結十分的清楚,陳舟是將這其中,極為關鍵的一項任務,交給了他。

整個物理學界所公認的,下一代加速器中微子實驗,將致力於提供中微子流強,以及探測器的體積和性能。

從而研究中微子質量順序、尋找新型中微子,以及輕子CP破壞等重要的物理問題。

從這個角度來說,粒子加速器探測器的因素,至少能夠占到一半以上。

由此,也可以看出,陳舟對高結的信任,以及更多的考慮。

於高結而言,能夠及時且有效的完成,陳舟所布置的這個任務,他自己也是十分滿足的。

陳舟微微點了點頭,也不再多說什麽。

收回目光,陳舟開始看向,正在做著最後檢查的,課題小組的研究人員們。

克羅斯此時走到陳舟身邊,輕聲說道:“大概還需要十分鐘,最後的檢查,可以完成。”

“嗯。”陳舟淡淡應了一聲。

在觀察著最後檢查工作的同時,陳舟的腦海裏,也開始回憶著,整個研究中,可能存在疏漏的地方。

如果沒有的話,那自然是最好。

如果有的話,那就及時做出調整,加以完善。

粒子加速器,一直都是高能物理學界,研究微觀物質世界的重要工具。

只不過,因為中微子的特性,在研究中微子的過程中,也產生了其它類型的實驗。

但在陳舟的看法中,粒子加速器始終是最有效的,一個實驗工具。

加速器產生的中微子束流,具有能量高、流強大、方向性好等特點。

對於中微子這種,人們還不是太了解的粒子來說,是非常適用於去研究它們的。

像是傳統的,用於產生中微子束流的裝置。

就是由質子束流、靶、聚焦管道、衰變通道、垃圾站五部分組成。

其中,質子束流正是來自粒子加速器。

質子撞擊的“靶”,通常由耐高溫的材料制成,如石墨等。

用以抵抗高功率束流,帶來的巨大的熱量。

碰撞產生的不同方向的帶電介子,通過一個加磁場的聚焦管道,變成同一個方向。

聚焦管道通常就設計成牛角的形狀,使得不同橫向動量的粒子,都能夠得到聚焦。

而改變磁場方向,就可以按需挑選出,帶正電或帶負電的介子。

聚焦後的介子,在數百米長的衰變通道中,就會產生中微子或它的反粒子。

最後,尚未衰變的介子,跟其他除中微子以外的衰變產物,一起被傳送到厚重的垃圾站中,被吸收,避免造成放射性的汙染。

從這個裝置以及整個實驗過程,也可以看出,探測器在這其中的重要作用。

而陳舟他們,此次便是采用短基線加速器,進行中微子實驗。

基線指的就是,中微子飛行的距離。

在發現μ中微子之後,世界各地建造了多條加速器中微子束流。

並將中微子探測器,放置在距離束流很近的地方,通常相隔只有幾十米,用於研究中微子與物質發生的相互作用。

這也就是短基線中微子實驗。

說起來,這些短基線加速器實驗,在最初是為了標準模型服務的。

在標準模型建立的過程中,它們是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的。

就好比1973年,CERN觀測到加速器μ子與強子或電子,通過“中性流”發生弱相互作用的過程。

成為電弱統一理論的重要證據。

並為電弱統一理論的三位創始人,溫伯格、薩拉姆和格拉肖帶來了1979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在中微子這個超出標準模型的粒子出現後。

後期的短基線加速器實驗,也開始發生了轉變。

同時承擔了搜尋中微子振蕩的任務。

只不過,其中大部分的實驗,都沒有發現中微子的類型發生改變。

僅有的例外是米國的LSND和MiniBooNE實驗。

但是,這些短基線加速器的實驗結果,卻又無法用現有的三代中微子振蕩來解釋。

必須引入第四代,甚至第五代中微子。

因此,短基線加速器實驗,就這個層面來說,也成為了探索更多種類中微子的重要線索。

而這,也是陳舟選擇短基線加速器實驗的原因之一。

陳舟或許不會是中微子振蕩模型的提出者,但他一定會是其中的完善者。

他也極有可能是打開新物理之門的那個人。

“陳教授,整個加速器實驗的檢查,已經全部完成,沒有發現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