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九章 這個人,見得不虧!(第2/3頁)

對於楊院長口中的這人,陳舟雖有猜測,覺得可能是那位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團隊的王教授。

但信息太過有限,再加上楊院長守口如瓶,硬是不說,陳舟也就不能確定。

但事實上,陳舟還是蠻希望是那位王教授的。

於陳舟而言,與王教授這樣的中微子研究領域的大拿,進行一番深入探討,是肯定會有一些幫助的。

帶著這樣的期待,陳舟敲響了楊院長辦公室的門。

聽到敲門聲,楊院長笑著對坐在身邊椅子上的人說道:“應該是陳舟過來了……”

說完,楊院長親自起身朝著門口走去。

坐在椅子上那人,也站了起來,有些期待的看向門口。

辦公室的門打開後,陳舟便看到了親自來開門的楊院長。

他微微一愣,旋即嬉笑著說道:“楊院長,這麽客氣?還親自來給我開門?”

看到陳舟這幅模樣,楊院長也算是放下心來。

本來他還擔心陳舟,會不會一臉疲憊,十分低沉的模樣。

現在看來,是他過於擔心了。

這小子,已經將自己調節好了。

“行啦,你小子就別耍貧嘴了,趕快進來吧!”楊院長笑罵道。

陳舟應聲走進辦公室,順手幫楊院長將辦公室的門給關上了。

等陳舟轉過身來,看到楊院長辦公室裏的那人時。

整個人瞬間愣住了,緊接著,他的臉上便浮現了一抹驚喜之色。

“陳舟,來我給你介紹一下……”

不待楊院長後面的話說出口,陳舟便先一步說道:“王教授,您好,久仰大名!”

沒錯,正如陳舟所期待的那樣,楊院長口中的這位神秘人,正是領導了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團隊的王貽淓教授!

而陳舟,一眼便認出了他!

王貽淓看著陳舟,禮貌地說道:“陳舟教授,你好啊!”

一旁的楊院長看著互相對視的兩人,笑著調侃道:“看來也不用我介紹了,但是你們別這樣互相對視啊?來來來,咱們坐下說!”

聽到楊院長的話,陳舟和王貽淓同時笑了起來。

王貽淓可以說是華國國內高能物理研究領域,最頂尖的那一批人了。

在1984年,王貽淓從金陵大學畢業後,便前往CERN。

參加丁老先生領導的L3實驗,專業研究高能粒子。

其後,1991年,獲得意大利弗洛倫斯大學博士學位。

隨後便在米國麻省理工學院,核物理實驗室人研究人員。

然後進入米國斯坦福大學物理系,任助理研究員。

新世紀,入選華國科學院的百人計劃,回到華國。

在華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擔任研究員。

再之後,便是領導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團隊,測得新的中微子振蕩模式了。

如果細究的話,在中微子方面,大亞灣實驗方案的主要提出者,便是王貽淓。

而大亞灣實驗的設計、建設與研究,也是他領導完成的。

包括現在華國與國際上,正在計劃的江門中微子實驗,也由他提出並領導。

除此之外,在正負電子對撞方面,他領導了燕京正負電子對撞機上,新的燕京譜儀的設計、建造,以及前期的研究。

這也是為什麽說王貽淓是華國國內,高能物理研究領域最頂尖那一批人的原因。

總的來說,王貽淓參加L3、AMS、Palo Verde和Kam Land等實驗,在中微子物理、e+e-對撞物理、宇宙線與天體物理、探測器設計與建造、數據分析方法等方面,所發表的200多篇文章。

都足以說明,他在高能物理領域,所取得的成就。

楊院長招呼著陳舟和王貽淓坐下,然後幫兩人把茶倒上,隨即笑著說道:“那啥,我就做個旁聽者,聽聽你們兩位大佬的高見。”

陳舟和王貽淓不禁莞爾。

但兩人也明白了楊院長的意思。

事實上,今天的這次見面,大家都懂。

一位粒子物理學界的新科諾獎得主,一位首次獲得基礎物理學突破獎的華國科學家。

那肯定是要碰撞出一些思維的火花來的。

“王教授,聽楊院長說,您是來燕京作報告?”

陳舟想了想,開口說道。

王貽淓點點頭:“沒錯,關於後面江門中微子實驗的事,得跟領導匯報一下。”

陳舟了然,江門中微子實驗確實是華國極為重要的科研項目。

也是大亞灣中微子實驗的後續。

頓了頓,王貽淓主動說道:“這次來燕京,除了江門中微子實驗的事,也是想來見一見陳教授你。所以,我才找到楊教授,讓他幫忙,約一下你。”

“我可是聽說了,你是典型的專注型研究人員,用網上的話說,就是沉迷研究,無法自拔,我還擔心楊教授,也約不出來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