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八章 以後我們多多交流(第3/3頁)

徐晨陽也正看著他。

“克羅斯教授,也來華國了?”

SLAC那場膠球實驗,是吸引了世界的目光的。

因此,徐晨陽對於克羅斯的名字,倒也不算陌生。

“不止是克羅斯,SLAC的不少研究人員,都來高能所了。”

陳舟輕輕點了點頭,說出了一個徐晨陽從未想過的可能。

“都來高能所了?什麽時候來的?”

聽到這話的徐晨陽,比陳舟從他的研究內容中獲得靈感,成功解決極小模型綱領第一問題,還要驚訝。

華國這些年的人才引進,確實做的還不錯。

國內的科研環境,也在不斷改善。

但再怎麽改善,再怎麽引進。

徐晨陽也不認為,像SLAC這些,參加了膠球實驗這種級別課題的研究人員,是可能會被華國的研究機構所吸納進來的。

像這樣的高端人才,國外的那些研究機構,對他們的吸引力,要遠比華國的大得多。

這並不是徐晨陽妄自菲薄。

這就是當前國際科研界的事實。

要不然,怎麽會有那麽多高端人才,出去了,就再也不回來?

可現在,這些人,居然來了高能所!

這是徐晨陽怎麽也想不通的一件事。

驀地,徐晨陽擡頭看向了陳舟。

他從多種可能中,找到了一條看似最可能的。

可是,他明明才21歲啊?

陳舟想了想時間,笑著說道:“就在我們結束了世界高能物理中心的學術交流之後,在我去CERN,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之前。”

徐晨陽聞言,呢喃道:“那就是10月初?”

陳舟點頭:“快到10月中旬了。”

徐晨陽聞言,頓時明白了過來。

這些SLAC的研究人員,來華國高能所之前,陳舟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消息,已經為世人所知了。

有著這樣一位21歲就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領頭人,有著這樣一位在膠球實驗中,完全證明了自己的領頭人。

跟著他,又會錯在那裏?

多種可能中,那條看似最可能的,也被完全證實了。

這些SLAC的研究人員,就是因為陳舟,才來了華國,才進了高能所。

這一刻,徐晨陽看著陳舟的眼神都變了。

這一次,徐晨陽的眼神中,不再復雜。

他終於知道了那封郵件,到底該怎麽回復。

“看來,華國的學術界,真的要因為你這位諾獎大佬的回歸,發生一些改變咯。”

徐晨陽的臉上,再次露出了一絲笑意。

相比之前,這笑容,變得輕松了。

不知為何,陳舟看到這位大師兄臉上的笑容時,愣了一下。

但很快,陳舟也笑著說道:“光靠我一個人可不夠,就像我說的,科研本就是互相交流,共同激發靈感的過程,以後啊,我們多多交流。”

“行!”徐晨陽應了一聲,但隨即調侃道,“不過下次你得自己帶草稿紙,我這裏的紙,消耗量本就很大,還借給了你這麽多。”

陳舟愣了一下,打趣道:“那我下次多帶點還你。”

徐晨陽微微一笑:“行。”

頓了頓,徐晨陽問道:“下次再來,是不是就要把極小模型綱領給解決了?”

陳舟聞言看了看徐晨陽,促狹說道:“也不一定,說不定我已經開始下一個課題了呢?”

徐晨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