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六章 藍廳晚宴(第2/3頁)

當然,陳舟也只是想想。

現在的他,在化學領域裏,也不過是剛剛開始罷了。

還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將化學提升到數學和物理學這樣的高度呢……

諾貝爾化學獎之後,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緊接著頒發的是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也是華國本土科學家,第一個獲得過的諾貝爾科學類獎項。

陳舟這次是華國本土科學家,第二次獲得諾貝爾科學類獎項。

傑弗裏·霍爾、邁克爾·羅斯巴什和邁克爾·楊三位科學家,依次從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手中,接過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證書和獎章。

至此,諾貝爾科學類獎項也就全部頒發完了。

後面,將頒發的是諾貝爾文學獎和諾貝爾經濟學獎。

這兩個獎項的獲獎者都是一人,而不是多人了。

畢竟,文學創作之類的,可不像科學研究,有著那麽多的溝通和合作。

文學創作,更偏重的是一個人的文思泉湧。

在諾貝爾所有獎項頒獎結束後,諾貝爾基金會主席卡爾-亨裏克·赫定再一次站在了舞台上。

他將為每位獲獎者遞上諾貝爾獎的支票。

今年每個獎項的獎金為900萬瑞典克朗,相當於100萬美元左右。

因為諾貝爾科學類獎項的獲獎者,都不是一個人。

所以,科學類獎項的獎金,將會以比例分給每位獲獎者。

在諾貝爾物理學獎這裏,陳舟身為粒子物理領域的唯一獲獎者,自然是拿到了一半的獎金。

另外一半獎金,則有韋斯教授和基普·索恩進行平分。

對於這樣的安排,陳舟真想誇一誇諾貝爾基金會的主席,簡直太棒了!

相比於證書和獎章,陳舟其實更在乎這一半,相當於50萬美元的獎金。

畢竟,被貧窮限制過想象力的陳舟,有著深深的渴望。

他想要在未來,在華國創建自己的實驗室,金錢是必不可少的。

只可惜,陳舟現在除了上百萬,幾百萬的,去拿科學獎的獎金外,並沒有其它獲取金錢的途徑。

關於這一點,陳舟也在想辦法改變。

但以他數學家和高能物理學家的身份,其實不太好搞錢的。

收回思緒的陳舟,看了看手中的支票,輕輕咧了咧嘴。

“這樣的支票,要是能來一沓,該多好……”

在頒獎典禮結束後,嘉賓們將移師斯德哥爾摩市政廳,出席在那裏舉行的盛大頒獎晚宴。

舉行晚宴的地點,便是斯德哥爾摩市政廳中最大的廳室,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諾貝爾獎宴會大廳——藍廳。

在藍廳設宴,是從1901年,第一屆諾貝爾獎頒獎典禮開始的。

其後每一年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結束後,也都延續了這個習慣。

斯德哥爾摩市政廳紅墻綠頂,有3個鍍金皇冠的尖塔,遠遠望去,如北歐的神話般瑰麗和浪漫。

市政廳被兩個大型廣場,一個外庭院和一個室內大堂包圍,據說這裏由800萬塊紅磚築成。

拱形的寬敞長廊,有十幾根巨型圓柱穩穩地停駐,形成波浪式的羅馬拱門。

粉色寬大的墻面整齊無瑕,左邊墻頭印刻著諾貝爾的雕像,以及象征物理學、化學、文學等學科的五個人物的大型浮雕。

在走到市政廳門口時,陳舟第一眼便被這浮雕吸引了。

浮雕下是色彩斑斕的達拉木馬,在這一刻,孩子的禮物和瑞典國家的象征和標志,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

駐足片刻之後,陳舟繼續往前走。

走進藍廳,入目的便是一排大理石的圓柱門廊。

圓柱門廊是用來分割這幾百平方的大廳的。

藍廳內,有著一盞盞流光溢彩的壁燈和吊燈,照耀著千姿百態的人物雕像。

大廳最中心的位置,便是瑞典國王和王後所在的位置了。

此時,身處藍廳的陳舟,忍不住仔細地打量著周圍的一切。

倒不是被這燈光璀璨、如夢如幻的場景所吸引了。

陳舟只是好奇“藍廳”為什麽被稱為“藍廳”,是不是整個宴會廳都是藍色的?

答案顯然不是。

藍廳裏沒有一點藍色,全是紅磚原色。

看出了陳舟疑惑的楊依依,笑著說道:“我們的諾獎大佬,是不是在好奇,為什麽藍廳裏沒有藍色?”

陳舟點點頭:“依依,你知道原因嗎?”

楊依依指了指周圍的紅磚,解釋道:“斯德哥爾摩市政廳建於1911年,耗時12年才完工。”

“而藍廳時市政廳中最大的廳室,設計者奧斯柏格原來是要用石灰塗抹在磚墻上,再以藍色彩繪的,所以取名叫‘藍廳’。”

“但想不到紅磚呈現出來的色澤、質感和粗獷之美,深深震撼了奧斯柏格,使他放棄了原來的構想,決定整座大廳保留紅磚原色,同時保留‘藍廳’這個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