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一章 一凡,交給你了(第3/3頁)

最不濟,打著自己的旗號,也能搖到人了呀……

資料發送完之後,陳舟看了一眼,放在書桌右上角的,研究極小模型綱領的草稿紙,微微搖了搖頭。

這玩意,還真不是陳舟一開始想的那麽簡單。

雖然有一定的思路,但陳舟卻總感覺,自己似乎漏了點什麽。

收回目光,不再多想,陳舟開始重新專注於眼前的高能物理課題資料。

在CERN頂多待一個月多點的時間,他需要抓住這次的機會。

即使已經打算將這裏當做練手之地,那也得整出點什麽才行。

想要尋找到重中微子,中微子振蕩是繞不開的問題。

這也是中微子物理中,極為重要的一個課題。

在“中微子振蕩”這個概念出現以前,根據狹義相對論而建立的中微子標準模型中,中微子的質量應為零,並應該以光速行進。

然而,近年的研究似乎開始對“中微子的質量是零”這個假設開始動搖,也因此開始有人質疑中微子是否能夠以光速行進。

科學家首次對中微子的速度進行偵測,是在1980年代早期。

通過從脈沖質子束射擊而產生的脈沖π介子束,來測量中微子的速度。

當帶電的π介子衰變,就會產生μ子中微子或電子中微子。

通過長基線的設計,由遠方的加速器以此種方式產生中微子,經過地殼的作用,削減背景事例,來進行中微子振蕩的研究。

透過檢測加速器產生粒子,與中微子出現在偵測器的時間差,就可測量出中微子的速度。

結果卻顯示,中微子的速度是光速,與假設相符。

自然地,這樣結果的實驗,肯定會被重復。

只不過,當測量中微子的方法,改用了MINOS偵測器時,居然測出了一顆能量為3GeV的中微子的速度,超過了光速。

這個結果,顯然是不被科學家所接受的。

為此,CERN這邊還與意大利格蘭薩索國家實驗室LNGS進行了合作實驗。

結果發現,中微子的移動速度,確實比光速還快。

根據這項對渺中微子的研究,發現當平均能級達到17GeV的渺中微子,從CERN走到LNGS,所需要的時間,比光子在真空移動的速度,還要快60.7納秒。

“比光速快6公裏”,這是十分顯著的差異。

如果此結果確定證實的話,將會是理論物理學界的一大震驚發現。

只不過,對比天文學家觀測到的中微子來看,如果這一結果無誤,那從超新星飛來的中微子,應該早到數年,而不是數小時。

為此,CERN特地舉辦了一場網絡發表會,詳細說明了實驗的方法,以及各種誤差的測量。

結果,在2012年2月,CERN自己發現是連接GPS和電腦的光纖接頭的松動,造成了中微子超光速的假象。

為此,CERN進行了重復實驗,結果卻完全不同了。

只能說,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這個近代物理學和天體物理學的重要支柱,在經過無數次科學實驗和天文觀測的證實後,要想否定它,恐怕沒有那麽容易。

不過,最近20年來,中微子科學的研究,也取得了快速的突破。

從1998年日國超級神岡實驗,發現大氣中微子振蕩,到2002年,加拿大SNO實驗發現太陽中微子味轉化效應,再到2012年,華國大亞灣實驗發現θ13驅動的新型振蕩模式。

一系列中微子振蕩的實驗結果,確立了三代中微子振蕩的完整框架。

陳舟此時,也打算由此入手,深入地研究一番。

當然,陳舟計劃的時間,是一個月多點。

但實際上,他必須在實驗正式開啟前,取得理論研究的進展。

也就是說,陳舟的時間,並不多。

他,需要抓緊。

進入狀態的陳舟,隨之也開啟了自己的爆肝研究模式。

陳舟計劃在一周的時間之內,取得階段性的理論研究成果。

隨之,開始參與這次尋找重中微子的任務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