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四章 輿論之上(第2/3頁)

末了,王凱和張海峰要離開辦公室時,付海天故意說道:“你們倆放心,材料是媒體爆出來的,上電視台進行‘辟謠’的也是我,就算陳舟回來,也不會知道你們的。”

王凱和張海峰沒有說話,只輕輕點了點頭,隨後便離開了。

兩人的心裏都很清楚,這件事一旦做了。

那他們,就不可能逃脫得了幹系。

沒有人秋後算賬還好,一旦有人認真查清此事。

那,所有人都跑不了。

在陳舟他們離開華國的第二天,新聞媒體上,開始有小道消息爆料出來。

尤其是以微博上,某些大V跳的最歡。

可以說是,厲聲斥責陳舟的所作所為。

更是把陳舟出去留學前,所說的話,批成了“天才的謊言”。

而陳舟發現膠球,和SLAC對撞機實驗室的光榮退役,更是被抹黑成了弗裏德曼和陳舟的一種交易。

他們猜測陳舟,多半還是會留在米國。

因為這就是交易的內幕!

這一點,從陳舟跟著弗裏德曼,所進行的學術交流路線,就能看出來。

他們把米國的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和費米國家加速器實驗室,留在了最後!

到那時,陳舟必然會加入兩者之一。

每當有陳舟的支持者,想要替陳舟辯解時。

他們就會甩出一些更詳細的資料,來坐實陳舟的“證據”。

常言道,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那反過來呢?

說者有心,聽者又是否還會無意?

答案顯然是不會。

陳舟這樣一位幾乎引起全民關注的科學家,關於他的新聞,自然很快竄上了熱搜。

這也是陳舟第一次,因為負面新聞而登上熱搜榜。

隨著付海天他們所開展的輿論計劃的展開,一時間,華國網上,鋪天蓋地的,都是討論陳舟的聲音。

越來越多的人,也都開始懷疑,陳舟到底會不會回來?

難道說,華國好不容易出現的一個天才,又要如同以往那般,為他國做了嫁衣?

當然,懷疑的聲音有多高,支持的聲音,就有多高。

理智者也在呼籲,要相信給他們帶來許多奇跡的陳舟。

要相信陳舟所說的話,他一定會回來!

更何況,在陳舟沒有做出決定之前,就貿然開始討論他回不來的情況。

對陳舟本身也是一種不尊重。

要是讓陳舟看到,那不是寒了陳舟的心?

只可惜,真正能夠看透的理智者,畢竟是少數。

網上的輿論,在付海天等人的有意引導下,也開始逐漸朝對陳舟不利的方向偏去。

華國科技部門裏,李振邦緊皺著眉頭。

網上的新聞,他都看到了。

對於這種捕風捉影的報道,說心裏話,李振邦很是氣憤。

陳舟這個人,他雖然一次都沒接觸過。

但從陳舟的做事風格來看,他很欣賞。

他覺得陳舟多半還是會回來的。

而現在,這幫人想幹嘛?

堵死別人回來的路?

拿輿論淹死別人?

李振邦就怕到最後,這些人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李振邦其實也知道,這件事的背後,肯定有著一幫推手。

身為華國科技部門的一名領導,對於這些事,多多少少都是知道一些的。

在規則默許的情況下,他也就當做沒看到,眼不見為凈。

可現在這件事,這幫人,明顯找錯了對象。

陳舟是誰?

華國未來的第一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華國未來的第一位菲爾茲獎得主!

華國學術界未來的希望!

華國定下基調的,青年人才的旗幟!

這是受到國家領導人所特殊關注的人才!

想到這,李振邦不禁搖了搖頭,冷笑道:“本來還能安穩的度過一段時間,可能會有和平的過渡,可現在,真的是自找死路!”

隨即,李振邦將手頭的資料整理了一番,起身走出了辦公室。

他今天,還要向老領導匯報工作呢。

順便提一提這件事,也不是不可以。

相比於李振邦這樣的早已知情,政策的執行者。

燕京大學這邊,就全靠自己了。

不過,燕京大學的魄力,在這一刻,也體現了出來。

他們主動在官網上發布了一則通告。

通告內容,正是關於陳舟的。

詳述了燕京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的聯合培養計劃。

尤其是學生身份的歸屬明細,更是被深刻的解讀了一番。

也直到這時,所有人才知道,原來陳舟不僅是麻省理工的研究生,也是燕大的研究生。

這也說明,陳舟發現膠球,解決哥德巴赫猜想的時候,他也是燕大的學生。

根本不存在,所謂的為他國學校和研究機構做嫁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