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一章 實驗室是要的,但是可以少花錢(第2/3頁)

要不然,也不可能吸引到馬普學會的目光。

而事實,也確實如此。

德國電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開始建造的第一台加速器,也就是電子同步加速器,就是當時世界上同類加速器中規模最大的。

而在這台加速器上,也取得了諸多令人矚目的成績。

在電子同步加速器上,利用同步輻射進行的首次測量,就是在一個能譜區進行的,從而開辟了一個新的領域。

而1974年建造完成,並投入使用的另外一台正負電子雙儲存環加速器,更是開辟了完全新型實驗的可能。

也正是這台正負電子雙儲存環加速器,首次探測到“粲物理激發態”,從而促使重誇克物理的誕生。

說起來,還有令陳舟露出善意笑容的一件事。

德國電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於1978年完成建設並投入使用的正負電子儲存環加速器PETRA,在實驗時,首次發現了“膠子”。

但是,“膠球”這玩意,始終沒有探測到。

最終被陳舟捷足先登。

實際上,除了和“膠球”有關的“膠子”外。

德國電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還曾經在1987年的實驗中,首次觀測到B介子轉變為反B介子。

這就等於發現了第二個最重誇克底誇克的一個新的基本特征。

也就是在某些條件下,它可變為其它類型的誇克。

從此也可得出這樣的結論:“還未發現的第六個誇克頂誇克的質量一定非常大。”

這是尋找第六種誇克頂誇克的一個極有價值的線索。

只可惜,德國電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也同樣沒有把握住機會。

頂誇克在1994年,被米國費米國家加速器實驗室找到了。

而德國電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也因此錯失了一枚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獎牌。

雖說陳舟尚未獲獎,但大概率也是如此。

“教授,到了。”

再次充當起司機的克羅斯,將車穩穩停在了德國電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的門口。

弗裏德曼看了一眼車窗外,輕輕點了點頭。

這裏,他也來過不少次。

但不管來過多少次,弗裏德曼還是覺得這裏的氛圍十分適合他。

至於弗裏德曼為什麽會有這樣的感覺,看看門口這一絲不苟的迎賓人員,就知道了。

德國人,有著一種令人窒息的嚴謹感。

這一點,陳舟在法爾廷斯的身上,感受到過。

他本來以為只是這個老頭比較古板,直到今天來到了這裏。

陳舟才發現,這是德國人的通病。

當然,這種古板,不是說人看起來古板。

而是他們做事時的那種態度,很認真,很嚴謹。

和CERN不同,德國電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沒有安排很多人員接待陳舟和弗裏德曼一行。

也沒有安排人,像米徹·約翰斯通那樣,帶著他們參觀所有的加速器實驗室。

最令陳舟和一眾研究人員驚訝的是,德國電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的人,並沒有像CERN那樣,特意去接近他們,以期留住他們。

他們只是簡單的安排一下參觀計劃,然後便是熱火朝天的研討會。

研討會的內容,和CERN那邊也完全不一樣。

德國電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更注重的是討論內容的細節。

準確來說,是內容的邏輯性。

他們往往會較真的要動用加速器,去用實驗驗證討論的內容,究竟是對是錯。

而最令陳舟驚訝的還是膠球實驗這個課題。

本來他還一直想著,要是開膠球實驗的研討會,他能不能委婉的拒絕他們。

卻沒想到,人家並沒有提膠球實驗的內容。

而是提了很多其它的課題內容。

雖說陳舟是樂得清閑,但他總感覺哪裏怪怪的。

難道準諾獎級得主,在這裏就這待遇?

後來,陳舟才知道,膠球實驗,他們已經按照論文內容,熟練完成了。

他們更在乎的,是膠球身上還有什麽。

而不是這個已經完成的膠球實驗。

初聽這話時,陳舟微微一愣,但越想越是欣賞這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

這才是搞科學研究的態度嘛。

陳舟也漸漸發現,這個看似古板的研究所。

其實遠比CERN這些地方,要溫暖的多。

因為他們只是對課題,對學術研究,有著嚴謹的態度,孜孜不倦的追求。

但是在日常生活裏,卻也是“十分有趣”的人。

就比如說,陳舟所接觸到的一位研究人員,在脫離了研究工作之後。

才流露出對他的崇拜熱情。

也只有看到這位研究人員臉上,那絲毫不亞於圍堵自己的年輕學者臉上的激動之情時。

陳舟才確定,自己的確沒有來錯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