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二章 哥猜證明權(第2/3頁)

所以,這樣一位有潛力的學生,麻省理工應該更加重視一些。

在被拒絕之後,可以再試著通過陳舟的導師,進行再一次的接觸。

只不過,這樣的想法,最終止於了阿廷教授和弗裏德曼教授。

雖然兩位教授一個是搞數學的,一個是搞物理的,但是兩人對陳舟的看法,確實出奇一致的。

他們都認為,陳舟是一名極具個人想法的學生,他知道自己所要走的路,也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麽,更知道如何才能走好自己的路。

所以,他們雖然也希望陳舟能夠留下,但卻不會強求。

當然,也有一小部分教授之間,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

那就是,陳舟既拒絕了普林斯頓,又拒絕了他們,那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麽學校,是值得陳舟去的呢?

難道說,這位華國學生,還真像他以前在網上說過的那樣,在畢業之後,他還打算回國?

他們反正是不太相信的,或者準確來說,他們覺得陳舟這就是頭鐵,自動無視了那麽多華國的優秀人才,都沒有選擇回國,或回國後又出國的事實。

他們認為陳舟如果真的回國,那要不了多久,估計就得再出來。

因為他沒有了,取得優秀學術成果的環境。

他需要優秀的學術環境,才能延續這種火熱的研究狀態。

只不過,這種說法,沒有被廣泛傳開。

也就沒有造成一次大規模的輿論風潮。

畢竟,華國國內此刻,正興奮地討論著陳舟歸來的時刻。

……

在完全走完了畢業程序之後,陳舟倒沒立即離開麻省理工。

一方面,陳舟是在等待弗裏德曼教授的消息,確定學術交流的時間等等。

另一方面,則是陳舟舍不得自己的二手家具,就此蒙塵落灰。

他必須要給它們一個好的去處才行。

不管怎麽說,這些家具,都是他和楊依依千挑萬選,又辛辛苦苦擡進來的。

這要離開的,怎麽滴不得幫他們找個好去處啊?

更重要的是,這些家具轉手一賣,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不是?

雖然陳舟不缺這點錢,但是能省一點,那不是一點嗎?

這錢給依依買個冰淇淋,它不甜嗎?

只不過,在陳舟如火如荼的售賣二手家具時。

他的冰淇淋節奏,不是,賣家具的節奏,被一個電話打斷了。

來電者,不是別人,正是陳舟走後,為了維持陳舟那種強大數學感,奮發圖強,霸占燕大數學系第一的李禮。

李禮告訴陳舟,他也終於完成了燕大的本科學業,從燕大畢業了。

然後李禮走了一個,和陳舟相同的聯合培養計劃。

當然,陳舟那個聯合培養計劃,因為陳舟的特殊原因,燕大是能夠和麻省理工有商有量的來。

但李禮的這個,卻不是。

李禮必須要先通過麻省理工的筆試和面試,拿到一種類似offer的認可信,才能走這個聯合培養計劃。

本來李禮也只是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卻沒想到,他最終居然真的拿到了offer。

而且整個拿offer的過程,也遠比李禮想象的要簡單多了。

並且,這個offer的發放時間,也比李禮預期的要早很多。

這不,他一拿到offer,就立馬打電話給陳舟報喜了。

聽著李禮的講述,陳舟真心為兩個LI感到高興。

畢竟,在他完全爆發之前,李禮可是他們宿舍裏最強大的人。

在他完全展露了自己的數學才華之後,李禮也是最努力追趕他的人。

不管是客觀來說,還是出於私心,陳舟也都希望李禮,能夠越來越好。

另外,從李禮的字裏行間,陳舟倒也猜到了一些其它的東西。

譬如說,燕大數學系學生的評價,或者說燕大數學系學生的印象,肯定因為他有了一些更多地改變。

當然,這也僅僅是陳舟的猜測,僅一閃而過的想法。

對於這些,陳舟向來不會細想,也不會去深究。

就算是因為這些,使得麻省理工在對李禮進行考核時,有意放寬了尺度。

陳舟也相信,李禮會給這些麻省理工的數學系教授們,一個不大不小的驚喜的。

此外,李禮還在電話裏,聲情並茂的感謝了一番陳舟。

李禮旁邊附帶著的聲音,還有趙琦琦和朱明理的。

三個人,都很感謝陳舟。

要不是陳舟的話,他們肯定沒有現在這麽勤奮好學。

李禮也不認為自己,能夠得到聯合培養計劃的名額。

說著說著,遠在燕大的宿舍三兄弟,似乎覺得光通過聲音,已經不足以表達自己的感情了,還掛斷電話,跟陳舟開起了視頻。

視頻裏,李禮、趙琦琦、朱明理三人,在這再次即將分別的時刻,很是多愁善感的跟陳舟好一番嘮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