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四章 舉世矚目的報告會(第2/3頁)

巴黎高等師範學院的影響力,早已不如從前。

所以,他們需要這次哈洛德·賀歐夫各特所帶來的改變。

而且,從時間順序上來說,陳舟證明哥猜的論文,也是在哈洛德·賀歐夫各特之後發表的。

凡是不都應該有個先來後到嗎?

既如此,巴黎高等師範學院所想的就是,應該由他們作為主辦方,舉辦這次的報告會。

而陳舟可以帶著論文來參加報告會。

同時由數學界來評判,到底誰的論文是對的,誰的是錯的。

麻省理工自然不會同意這樣的說法,他們給出的理由是,陳舟已經在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過程在,發現了哈洛德·賀歐夫各特論文的致命缺陷。

所以,最好由他們來舉辦這次的報告會,哈洛德·賀歐夫各特帶著論文過來。

說這話的時候,麻省理工這邊其實心裏也是沒底的。

雖然陳舟公開發表了,他的論文是“哥猜的正確打開方式”這種言論。

但是他們對此,卻是無法做出準確判斷的。

只不過,經過仔細權衡之後,麻省理工這邊還是認為,即使陳舟說大話了,那最終他們所收獲的東西,仍是比主動去巴黎高等師範學院,要多一些的。

於是麻省理工和巴黎高等師範學院,各執一詞,開始了報告會舉辦地的爭奪。

並且,為了將報告會的影響擴大到最大。

麻省理工和巴黎高等師範學院,也特地交代了陳舟和哈洛德·賀歐夫各特,不要再在公開場合,或社交媒體上,發表任何言論。

一切等到報告會結束之後再說。

這也是陳舟在自己微博爆炸,多方轟炸之下。

仍然沒有再發表任何言論,也不對自己發在微博上的那條消息,進行過多解釋的原因。

其實,也正是因為陳舟再一次的沉默,才更加勾起了關注這件事的人們的好奇心。

也才有了陳舟電話號碼的泄露,以及那不斷響起的手機鈴聲。

其後,經過了兩天的商討,麻省理工和巴黎高等師範學院,仍是沒有討論出一個可行的方案出來。

兩邊也都開始傾向於各自舉辦報告會,開展隔空的“對決”。

但這樣的話,對於陳舟和哈洛德·賀歐夫各特,卻是不利的。

不管怎麽說,兩個人都沒有理由缺席對方的報告會。

報告會的結果,對於兩個人來說,也是極其重要的。

而且,到哪去找那麽多數學界的大佬們?

大佬們又會來哪家的報告會呢?

這萬一,要是一家熱鬧,一家冷清,這不是自己打自己臉嗎?

恰在這時,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開始聯系兩邊的人,開始征求陳舟和哈洛德·賀歐夫各特的意見。

因為兩篇同時收到的論文,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數學家們,已經忙碌了起來。

懷爾斯、法爾廷斯、德利涅、朗蘭茲、弗裏曼這些世界知名的數學大佬們,全部參與了論文的審稿工作。

所以,如果報告會在麻省理工,或者是巴黎高等師範學院,兩者的所在地舉辦的話。

那麽很有可能,這些審稿人,會抽不出時間來。

而要是再分開舉辦的話,那就更麻煩了。

最終,麻省理工和巴黎高等師範學院達成了一致,接受了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建議。

當然,這主要還是因為陳舟和哈洛德·賀歐夫各特兩人,也希望能夠在普林斯頓舉辦報告會。

畢竟,要是讓麻省理工和巴黎高等師範學院再討論下去,他們估計就只能單獨開個報告會了。

而這其實是陳舟和哈洛德·賀歐夫各特都不願意看到的。

數學家有著數學家獨特的驕傲。

如果不能當面擊敗對手的話,那還有什麽意義?

就算是失敗,那也應該昂首挺胸地去接受。

從數學的傳承角度來說,哥德巴赫猜想這種困擾了數學界近三個世紀的難題,也應該在世界數學中心,向世人宣讀它的答案!

事實上,就陳舟自己而言,他還有一個想法。

那就是,他希望一次性搞定哥德巴赫猜想的事情。

簡單來說,就是正面擊敗哈洛德·賀歐夫各特的同時,令整個數學界承認,並且接受他的證明結果。

兩天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

陳舟在這兩天裏,也再次認真的核對了自己的證明過程。

同時再一次,驗證了哈洛德·賀歐夫各特論文的證明過程,仔細研究了他所發現的那個致命缺陷。

這也是陳舟第一次,在報告會之前,如此地重視一件事。

要擱以往的話,陳舟估計正在拷貝某個PPT,試圖改一下,就當做自己報告會的PPT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