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二章 哥猜的正確打開方式(第2/3頁)

就拿懷爾斯當初證明費馬猜想來說。

懷爾斯是向數學四大期刊之一的《數學新進展》,提交了長達200頁的證明的。

該期刊的編輯,隨後便將這份手稿分發給了6位審稿人。

其中一位,是普林斯頓大學的數學家尼克。

他和同事一起,花了兩個月時間,仔細檢查了所負責部分的每個邏輯環節。

每當他們遇到一些無法理解的論證時,便會給懷爾斯發郵件。

而懷爾斯會及時回復郵件,澄清問題。

但到了8月底,懷爾斯對一個問題的解釋,卻無法說服兩位審稿人。

在進一步研究後,懷爾斯發現,這個問題是數學邏輯框架中的一個缺陷!

起初,懷爾斯認為簡單的修復,應該是可行的。

但當他著手修復缺陷時,邏輯框架的碎片,瞬間開始脫落。

懷爾斯立馬意識到,這不只是一個淺顯簡單的失誤,它甚至可能超出一個可修復缺陷的範疇!

如果這真的是一道裂縫,一個無法修補的缺陷,那將使得整個大定理的證明,崩塌殆盡!

然而,直到1993年12月,距劍橋演講已經過去了6個月的時間,懷爾斯也沒能修復這個缺陷。

這個數學界等待了幾個世紀的證明,在他的身後,搖搖欲墜。

也因為時間拖得太長,最終審稿無法完成,外界關於懷爾斯根本沒有證明費馬大定理的流言,開始流傳開來。

數學家們也開始要求他公開論文原稿,如果存在錯誤,同行們寄希望於某個人能魔術般地,看清並修復這些缺陷。

只不過,懷爾斯不準備讓他人,輕易攫取這份榮譽。

懷爾斯就像陳舟那樣,開啟了證明前的“閉關”模式。

這樣做的目的,一個是讓自己回到那種最初的狀態,好全力去修復這個缺陷。

另一個就是,避免受到外界的打擾。

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的想法已經變成了,懷爾斯必須要證明費馬大定理,如果不證明出來,那他必然將會有大麻煩。

只不過,即使是重新回到了最初的那種狀態,懷爾斯一時也無法完成論文中缺陷的修復。

最終,懷爾斯在好友的勸說下,邀請了他以前的學生,已經成為劍橋大學著名數論學家的泰勒,一起修復論文中的缺陷。

整個春季到夏季,懷爾斯和泰勒一直在工作,甚至常常在深夜裏,通過電話進行長時間討論。

他們也從最初的“局部化處理”,嘗試對懷爾斯不完備證明中使用的方法,進行小的改良,從而修正錯誤。

發展到了“擴大範圍,撒張更大的網,來找尋其他的方法”的情況。

但是,直到1994年9月,邁過了春夏兩季的他們,仍然沒有任何進展。

這時的懷爾斯,也已經準備向世界承認自己的失敗了。

只不過,上帝在懷爾斯向世界承認失敗的前一刻,將幸運降臨給了他。

懷爾斯決定最後再檢查一次,他最初證明費馬猜想所使用的方法和結構。

他試圖確切地找出那個數學邏輯框架不能奏效的原因,至少失敗也得讓他失敗的明明白白才行。

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突然之間,完全出乎意料的,懷爾斯有了一個難以置信的發現。

他在曾經失敗的數學方法中,找到了三年前自己放棄的方法,也就是“巖澤理論”。

“巖澤理論”原本是用來證明另一個猜想的工具,而此刻,懷爾斯用它徹底彌補了數學邏輯框架裏的那個致命缺陷。

也正是憑借著這一理論,懷爾斯和泰勒很快就在幾個星期內,修復了論文中的漏洞。

在時隔兩年之久的1995年5月,他們在《數學年刊》上發布了集合所有工作的兩篇論文,包括最終的證明,以及附帶的討論,一共長達130頁。

由此可見,越是重大的證明,所需要經受的檢查和驗證,也越是嚴謹。

畢竟,數學是一門發展數千年的學科,如果讓錯誤的證明,成為磚瓦,那這門學科的千年大廈,說不定哪天就倒了。

不過,對於懷爾斯來說,雖然花費了很長的時間,這個過程也是驚心動魄的,但這終歸是一個可修復的缺陷。

懷爾斯仍然完成了費馬大定理的證明,也經受住了數學界的檢查和驗證。

他的證明,是被數學界所承認的。

而此刻陳舟所發現的,哈洛德·賀歐夫各特在論文中的缺陷,卻是無法修復和彌補的。

也不可能有什麽“巖澤理論”,能夠拯救這篇論文。

當然,陳舟為了確定不是自己一時激動,把驗證方法搞錯了。

他還特意又重新檢查,並且驗證了數遍。

同時,錯題集這一神器,也被陳舟巧妙的運用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