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一章 這個人,還是急了一點……(第2/3頁)

這些人中,有像德利涅和法爾廷斯這樣,希望陳舟最終解決哥德巴赫猜想的人。

自然也有希望陳舟被打臉,被哈洛德·賀歐夫各特搶先一步的人。

而這種兩極分化的人群,在華國是尤其明顯的。

因為陳舟所申請的“萬人計劃”課題,就是哥德巴赫猜想。

先前陳舟第一次申請課題,被他很快速的解決時。

就已經給許多人造成了“困擾”。

此時,陳舟面對上這樣的局面,這些人自然巴不得陳舟慢上一步,再慢上一步。

此外,再加上陳舟先前所取得的耀眼光環,以及那面“青年人才的旗幟”。

都是招致不少人眼紅的。

有人會因為陳舟的影響,而改變自己,學習陳舟身上的優秀品質。

自然就有人會看不慣陳舟所取得的榮耀,從而進行詆毀,汙蔑,希望陳舟從雲端跌落。

但不管怎麽樣,所有人都相信陳舟肯定是看到了哈洛德·賀歐夫各特的兩篇論文的。

此刻的陳舟,肯定也是頂著極大的壓力的。

至於陳舟能不能頂住壓力,最終的結果會怎麽樣,就沒人能說得準了。

說來有趣的一件事是,對於這次陳舟和哈洛德·賀歐夫各特之間的“競賽”,陶哲軒竟然主動在博客上發了一篇分析文章,分析兩人目前的研究情況。

並且還搞了個投票,看一看陳舟和哈洛德·賀歐夫各特的支持率。

只不過,在陶哲軒的分析文章裏。

除了主要的,對陳舟和哈洛德·賀歐夫各特兩人,各自研究進度的分析。

還有次要的,就是對他自己和張億唐曾經惜敗的惋惜。

而且,他和張億唐當初跟陳舟“競賽”時,局面不就跟現在差不多嗎?

可最終,陳舟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終結了他和張億唐……

唯一的區別就是,他和張億唐跟陳舟“競賽”時,是不同的課題。

即使輸了,也還能繼續自己的研究。

而陳舟和哈洛德·賀歐夫各特的這場。

卻是誰輸了,就真的輸了。

哥德巴赫猜想的歷史,絕不會留下一個失敗者的名字。

幾乎沒有任何意外,陶哲軒的博客很好的蹭了一波熱度,火了起來。

博客底下的評論回復,很是熱鬧。

也因為陶哲軒的這波自嘲,使得原本對陳舟失去信心的一部分人,再次拾起了信心。

對啊,不管哈洛德·賀歐夫各特發了多少論文,這哥德巴赫猜想不還沒被證明呢嗎?

只要沒被證明,那陳舟就還有機會呀?

誰也說不好,一直沉寂著的陳舟,會不會和上次一樣。

一出手,就是終結。

至於陶哲軒自己,在分析文章的最後,也表明了自己的支持對象。

他是這麽寫的:“由此可以看出,一直沉默著的陳舟博士,還是很有機會的。說不準機會還比哈洛德·賀歐夫各特教授要高。因此,我建議你們多多支持一下陳舟博士。當然咯,我都已經幫陳舟博士拉選票了,那我自己就支持一下哈洛德·賀歐夫各特教授吧。”

對此,一眾網友很是無語。

在這篇博文的下面,也開始詢問陶哲軒,皮這一下,是不是很開心。

但這也符合陶哲軒的風格。

陶哲軒的博客,只是網絡上熱議討論的一個縮影。

實際上,網絡上的討論帖,討論博文,等等等等,早已不知幾何。

尤其是在華國,雖然有著兩極分化的觀點,但卻絲毫不能掩蓋這件事的熱度。

陳舟的名字,帶著哥德巴赫猜想一起,迅速在熱搜榜上竄到了前列。

並且熱度維持的相當可以。

而陳舟那已達百萬粉絲的微博賬號,更是比陶哲軒的博客還熱鬧。

底下幾乎每天都有人在刷樓,詢問著陳舟研究的進度。

只不過,這些詢問,一直沒有收到過回答就是了。

之所以造成如此之大的影響,歸根結底,還是因為華國數學界最出彩的時刻,都跟數論有關。

令華國人記憶最深的,也正是哥德巴赫猜想。

當年陳老先生證明“1+1”之時,是何等的轟動?

以至於此後數年以來,小到孩童都知道“1+1”是華國人證明的。

毫不誇張的說,如果陳舟最後晚於哈洛德·賀歐夫各特,輸了這場備受矚目的“競賽”。

那麽其在華國所造成的後果,遠不止“青年人才的旗幟”倒了這麽簡單。

當然,對於世界數學界,乃至世界上關注這件事的人們而言。

不管是陳舟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還是哈洛德·賀歐夫各特將其證明,都是沒多大差別的。

頂多在學習數學的時候,再多學一個定理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