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六章 大會結束(第3/3頁)

倒沒有喊多余的人,只有彭佳被楊院長喊上了,楊依依被陳舟喊著了。

對於楊依依的成長,楊院長也是驚喜不已的。

同時,他的心裏,也多出了一個計劃。

聚餐結束後,吳西平單獨找到陳舟,兩人出去走了走。

吳西平也把這次燕大安排的來龍去脈,全部說了一遍。

當聽到數學交流團隊,變成物理學術團隊時,陳舟忍不住哈哈大笑。

難怪這次物理學家大會,會多出來兩個數學系的學生,還有兩個數學系的教授。

最後,吳西平也把自己的想法,全部告訴了陳舟。

在吳西平看來,國內和國外,還是有區別的。

對於陳舟的研究最好的,才是陳舟最需要的。

他不像楊院長和張中原,一心想著把陳舟帶回燕大。

他希望陳舟能夠按照自己想法,做好決定。

對此,陳舟還是很感激的。

真要說起來,吳西平正是那位帶他走進學術的引路人。

物理學家大會的第三天,陳舟也終於被SLAC的人,給找到了。

在此之前,陳舟和燕大物理學術團隊接觸的事情,SLAC這邊也已經知道。

也因此,SLAC這邊因為錯失先機,就增加了給到陳舟的條件。

但很可惜,對於SLAC,陳舟真的算不上有什麽感情。

而且,沒有了對撞機實驗室的SLAC,也無法提供陳舟滿意的研究條件。

再加上克羅斯的提醒,陳舟也就沒有什麽猶豫的,便直接拒絕了對方的邀請。

當聽到陳舟的拒絕時,SLAC的人多少還是有些詫異的。

畢竟,他們給陳舟的,可是實驗室主任的身份!

可陳舟卻猶豫都沒猶豫,就拒絕了。

這著實有點令人難以接受。

被拒絕後,SLAC的人自然也是想著,再努力一下的。

像陳舟這樣天才的物理學家,他們是真的挺想得到的。

只不過,陳舟一句“你們已經沒有了對撞機實驗室,我留下來做什麽”,就徹底封死了他們的路。

SLAC倒也很坦然的選擇了放棄。

事實上,他們看中的是陳舟的天賦,希望陳舟是下一個弗裏德曼。

在對撞機後的時代,可以帶領SLAC在X射線的領域內崛起。

只不過,陳舟卻沒有這個想法罷了。

他也不會是下一個弗裏德曼。

其實,對於SLAC關停對撞機實驗室的事,不管是弗裏德曼,還是克羅斯,亦或者陳舟自己,都沒有覺得SLAC有什麽過錯。

一個實驗室,在跟不上時代的時候,就應該做出選擇,做出改變。

否則,等待他的,就只有消失。

不湊巧的是,SLAC的選擇,和陳舟的選擇,並不相同。

沒有了外事的打擾,在之後的幾天物理學家大會,陳舟還算悠閑的度過了。

一邊陪著楊依依,培養培養感情,提升提升溫度。

一邊聽聽物理學家大會的講座。

再偶爾跟這些物理大佬們聊聊天,聽聽對方誇獎自己的話。

順帶著收獲“幾張”要向諾貝爾獎評獎委員會推薦自己的推薦信。

陳舟都有點功成名就,要放假的感覺了。

只是,這個假期的時間,有點短。

只能抵得上一個周末的時間。

五天的物理學家大會,很快便落下了帷幕。

膠球被發現的這一事實,也得到了物理學界的承認。

SLAC對撞機實驗室的落幕,也得到了應有的尊重。

與會的物理學家們,在這幾天裏,度過的也算愉快。

唯一可能不是很愉快的,就是諾貝爾物理學獎評獎委員會的委員們了。

他們收到了多封提名候選者的推薦信。

而且,被推薦的人,都是陳舟。

就連那位一直推薦自己的愛德華·威騰,都破天荒的給陳舟寫了推薦信。

4月9日,SLAC所舉辦的物理學家大會,完美閉幕。

陳舟也收拾行囊,於次日跟著弗裏德曼,還有麥錫森、科伊爾一起。

坐上了返回麻省理工的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