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 時代的延續(第2/3頁)

在正式投入使用後,這台世界上最大的強子對撞機,發現了被稱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

也是這一事實,給了很多物理學家信心,包括此刻在台上的弗裏德曼。

他們都相信,大型對撞機勢必能發現一些令人興奮的物質。

甚至於,一些物理學家也斷言,額外空間維度、暗物質粒子或者某種新的對稱性,都能通過大型對撞機來發現。

“如我先前所說,物質是構成大千世界的基本結構,任何科學領域的研究,都離不開對微觀粒子的研究。”稍微整理了一下思緒,弗裏德曼繼續說道。

“探明微觀世界的規律和奧秘,能讓人類更加清楚的知道‘我們該從哪裏來,又該到哪裏去’。”

“從這個層面上來說,通過大型對撞機進行的粒子研究,是有著絕對必要的。同時,利用對撞機進行粒子研究,還能為人才的培養貢獻力量。”

“從平凡到卓越,一個科學家的成長,勢必要根植於實踐研究,停留在理論研究的科學,嚴格意義上,不可被稱之為真正的科學。”

“只有將實踐和理論相結合,一個科學家才能走的更遠,也才能創造更多的無限可能。只有參與了更加先進的研究,才能取得更大的突破。”

說完這番話的弗裏德曼,停頓了片刻,有意無意地看了陳舟一眼。

陳舟的成長速度雖然快,但弗裏德曼覺得,這其中,一方面是他天資卓越的物理學天賦,以及那近乎準覺的物理學直覺。

另一方面,和他所接觸到的科研環境也有關。

就算不說SLAC這邊,從陳舟在麻省理工入學報道開始,就由他帶著加入了膠球實驗課題。

在燕京大學時,弗裏德曼也是知道陳舟,是從粒子加速器起步的。

就算那邊的實驗條件,比不過SLAC這邊。

但這個起點,已然是大多數研究生,都無法觸摸到的了。

更不要說,在燕大就讀時,陳舟還只是個本科生。

一直盯著台上的陳舟,自然敏銳得注意到了,弗裏德曼這看似不經意的一眼。

於陳舟而言,他是挺感謝這位教授的。

就拿最近的來說,如果不是弗裏德曼帶他去過海邊,帶他看過鴿點燈塔,還跟他說了一番“研究心得”。

如果不是弗裏德曼從一開始,就給了他很大的自由度,選擇選擇相信他的話。

那麽,這最後的膠球實驗,是肯定不會成功的。

“色禁閉”這個難題,保不齊還會困擾他多久。

而且是在他離開SLAC之後,一直困擾著他。

收回目光,弗裏德曼開始了最後的發言。

“膠球的發現,將是SLAC奉獻給物理學界的最後一份禮物。在本次大會開始之前,SLAC所有的對撞機實驗室,已經在陸續關停了……”

聽到SLAC已經將所有的對撞機實驗室,在陸續關停的話,台下的眾人,還是產生了一些小騷動的。

畢竟,主要是因為膠球才舉辦的物理學家大會,在今天才正式開始。

而且弗裏德曼開始時所說的話,令所有人都認為,對撞機實驗室的關停,應該是在大會結束之後。

卻沒想到,膠球發現的“有功之臣”,已經在此之前就被退役了。

這多少顯得有點“著急”了吧?

但這是SLAC的決定,他們頂多只能感慨,SLAC的行動之迅速,以及時代的更替之快。

別的,他們什麽也不能說,也不好說。

“我知道你們肯定都會想,為什麽才剛發現的膠球的對撞機,就要關停?難道能夠發現膠球,還不能說明其本身的價值嗎?”

看著台下的眾人,弗裏德曼笑著回答了自己的問題:“其實我們可以反過來想,能夠發現膠球,SLAC的使命,也基本上已經結束了。”

“想想我們這些陪伴著對撞機走過的研究人員,都已經這個歲數了,也算是走過了一個時代。”

“就像我們膠球實驗的發現,就是由一位年輕人所主導的一樣,未來是屬於年輕人的……”

“後面,將會是一個更新的時代,也是更多年輕人的時代……”

“我相信,在越來越多癡迷於‘新物理’的學者們的共同合作下,我們這些前人所做出的努力,也會被一並延續下去,並且這個領域裏,也將會收獲源源不斷的成果……”

弗裏德曼以使命的完成,對未來的寄寓,時代的延續,為SLAC的對撞機實驗室,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對於有著比CERN當前更耀眼成績的SLAC,這次的物理學家大會,確實算得上是一次完美的謝幕了。

但同時,弗裏德曼其實也給了未來一個壓力,是壓在所有對撞機實驗室身上的。

此時,台下響起了陣陣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