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四章 “膠球”在哪裏(第2/2頁)

使破缺的對稱性對應的三個規範玻色子獲得了很大的質量,它們成為傳遞短程弱相互作用的中間玻色子W±,Z°。

而剩余的對稱性對應的玻色子是無質量的光子,傳遞電磁相互作用。

在量子色動力學QCD下,膠子是傳遞強相互作用的媒介子。

膠子就像“粘合劑”一樣,把誇克們“粘”在一起,形成介子和重子。

同時,膠子們自己還能聚成一坨,形成膠子的束縛態,也就是膠球。

說白了,膠球就是不包含誇克成分,是純粹的膠子“單質”。

量子色動力學、量子求和規則和格點量子,都預言了膠球、混雜態和多誇克態必須存在。

但膠球是否真的存在,也成了理論是否正確的試金石。

對於膠球來說,根據理論計算的結果,基態標量膠球的質量區間,大約分布在1000~1800MeV的範圍內。

張量和贗標膠球的質量,則分布在更高的質量範圍。

作為研究熱點,當前計算計算膠球的理論文章,簡直不要太多。

而且,計算的方法和途徑,也多如牛毛。

但不管方法和途徑如何,就陳舟所看的文獻資料來說。

大部分的計算,都給出了近似的結果。

也就是膠球的質量,應該在1000~1800MeV之間。

而且,理論研究表面,通過現有的對撞機技術,人們完全有能力,達到膠球能夠被產生的能量水平。

只不過,受困於探測方式,膠球能否真的被探測到,依舊困難。

陳舟覺得,這大概也是弗裏德曼作為這項實驗負責人的原因之一吧。

作為富有經驗,且富有領導力的諾獎大佬,弗裏德曼具有改進探測方式的能力。

陳舟的眼睛,緊緊的盯著控制台上的裝置,連眨眼都不敢。

他深怕錯過了什麽關鍵的信息。

是那種隱藏在數據深處,最容易被忽略的細節。

雖然這場實驗選擇的時間點,是在上午的11點。

但這場實驗,開始的快,結束的也快。

並不會影響大家去吃午飯。

至於所有人都關心的實驗結果,卻沒有一個人敢肯定說出答案。

因為從粒子的性質來看,並不是能很好的決定這個答案。

也就是說,那個“膠球在哪裏”的問題,尚未解決。

這其實也是大家更早,也是更多猜測到的結果。

因為在實驗中,通常能夠識別的不穩定的復合粒子的精度約為10MeV/c^2。

但是,並不能夠精確的確定粒子的性質。

在很多的實驗中,都有一些可能的粒子被檢測到。

但它們在一些研究中,被認為是可疑的。

只能說,盡管證據是不明確的,但一些候選的粒子共振態。

可能是,膠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