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實驗數據(第2/2頁)

“呃……”林孝恩說不出話來了。

但今天下班之後,他肯定會去查一查這方面的消息。

如果是真的,那陳舟來處理數據,他是一點意見都沒了。

開玩笑,專業搞數學的人,還處理不了一些實驗數據了?

已經在回燕大路上的陳舟,並不知道實驗室裏發生的事情。

就算知道,他估計也不會解釋。

等到實驗數據處理完,把結果拿出來的時候,那質疑自然會煙消雲散。

其實,楊依依本來也不打算多話的,可這個看著熱情的林孝恩學長,卻在背後嘀咕她的開心,那怎麽行?

回到燕大後,陳舟簡單解決了午飯,便回到宿舍,帶著電腦來到了圖書館。

說是兩天時間,其實按他自己的實際預估,大概一天半吧。

“陽極杆箍縮聚焦二極管中的電流發展過程,讓我想想……嗯……”

【開始在低電壓時,電子沿徑向運動,屬於空間電荷限制流。在較高電壓下,弱箍縮開始,電子開始接近陽極,沿表面掠入射。】

【在更高的電壓下,發生了強箍縮,形成自磁絕緣流,借助陽極產生的離子作用,電子流向陽極杆的尖端。在磁限制區域電子流等位線形成,大部分電流達到陽極杆的尖端。】

把這個過程寫在了草稿紙上後,陳舟又看了一遍,習慣性的點了幾下草稿紙,便繼續寫到:

【在非圓柱幾何機構中,在非相對論空間電荷限制下,由Langmuir和Blodgett公式給出的空間電荷限制流公式可以推知,二極管電流在Rc/Ra為常數的情況下,電流I與Ra成反比,與l成正比……】

【也就是,發生箍縮的臨界電流Ic=α·8.5·(γ02-1)^(1/2)/ln(Rc/Ra),它與長度無關,僅僅依賴於陰極半徑與陽極杆半徑之比Rc/Ra的值……】

【……當有離子時α增加,從Rc/Ra≈1~2時的α=1.6,增大到Rc/Ra=16時的α=3,γ0為相對論因子,且γ0=1+eV0/mec2。】

【因此,在離開二極管距離1m處所產生的劑量可以用D(t)=7×10^(-4)I(t)V(t)^1.11rad.s^(-1)。】

根據陽極杆箍縮聚焦二極管中的電流發展過程,陳舟先把需要用到的公式整理了出來。

於他而言,這才是舒服的數據處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