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筆試結束(第2/3頁)

總的來說,概率與統計這張試卷的難度,甚至比不上陳舟去年參加的概率論這門課的期末考試的難度。

當然,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陳舟也能猜到。

畢竟這只是初賽,面對的人群是華國全部地區的高校學生。

概率與統計考完後,陳舟在外面等了沒多久,就看到李禮交卷出來了。

然後是朱明理,最後是趙琦琦。

陳舟笑著問道:“都不等到最後了?”

趙琦琦同樣笑著回道:“那不是怕陳哥你等太久嗎?”

朱明理也說道:“早點交卷,早點回去嘛。”

只有李禮默默說了一句:“題目太簡單了,不好意思幹耗著……”

陳舟聞言,笑看著李禮。

這才是大實話嘛……

陳舟幾人乘坐公交回到燕大,走進宿舍的時候,剛好到晚上9點。

陳舟給楊依依發了條消息,告訴他自己已經回到宿舍。

這是情侶之間,最起碼的尊重。

沒多久,楊依依便回了消息。

【嗯嗯,那你看會書,差不多就洗洗睡覺吧。】

陳舟回了個“OK”的表情。

說起來,看看書的話,陳舟現在不大想看物理學方面的教材。

但是數學系本科課程的教材,他都已經刷完了。

而課題還沒確定,他暫時還沒方向。

想了想,陳舟打開電腦,搜索了“希爾伯特23問”。

希爾伯特這幾個字,在數學界有著神奇的魅力。

他是19到20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

這人幾乎是一個數學完人,他的足跡遍布現代數學的所有前沿領域,他的數學思想也深深的滲透進了整個現代數學。

而希爾伯特23問,便是1900年,希爾伯特在巴黎數學家大會上提出的,23個最重要的數學問題。

從某種意義來說,希爾伯特23問,指引了二十世紀以後的數學研究方向,其影響直至今日。

在1976年,米國數學家評選的自1940年以來,米國數學的十大成就中,希爾伯特第1問、第5問、第10問,就分別占據了三項。

包括後來米國克雷數學研究所所提出的七大千禧難題,也是呼應了1900年希爾伯特提出的這23問。

其影響力,由此可見一斑。

陳舟看著查找到的資料。

雖然過去了一個多世紀,數學這門學科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但在這23問中,一共得到承認,並全部解決的有17個。

還剩下足足6個問題,並未得到完整的解決。

由此可見,時間並不是解決問題的充分條件,它只是必要因素罷了。

就像費馬大定理,可是歷經了300多年的沉澱,最終在1995年,才由懷爾斯解決。

陳舟微微有些感慨的看著這些問題後面的論述。

這些問題的存在,其實早已超越了問題本身的意義。

在這些問題的研究過程中,所誕生的新的數學工具,研究方法,甚至比某些問題還要重要。

像“某些數的超越性的證明”這一問題。

早在1929年和1935年就分別被幾位數學家獨立證明了其正確性。

但是關於超越數理論的研究,卻遠遠未完成。

這一問題的研究,也成為了超越數理論的一部分。

還有“素數分別”的問題。

黎曼猜想、哥德巴赫猜想以及孿生素數問題。

都是尚未解決的問題。

但在解決這些猜想的過程中,無論是得到的三素數定理,還是對篩法的重要改進,都是對極其重要且難得的成果。

握住鼠標,滑動滾輪,陳舟把這23問中尚未解決的6個難題,再次梳理了一遍。

倒不是他打算從這6個問題中,就挑一個作為課題研究了。

而是,他希望從中獲得一些方向。

然後,再向這些真正的難題靠近。

而且,系統任務每次都是只指引一個方向,所有的東西都得靠陳舟自己來。

所以,陳舟就打算確立一個系統的課題研究思路。

從課題的選題開始,到之後的每一步。

他打算逐漸養成,或者說形成自己的研究風格。

這也是陳舟經過深思熟慮之後的決定。

畢竟,從上次的任務來看,系統所獎勵的經驗,最終還是看的課題價值。

那當然要一步步深入咯。

陳舟做完筆記,便又搜索了一些相關文獻和類似的內容。

把這些全部做完,陳舟伸了個懶腰。

瞥了眼時間,已經10點多了。

剛奇怪,怎麽楊依依沒有來催覺消息。

就聽到手機震動了一下。

陳舟拿起看了一眼,楊依依發過來的。

【開心,該睡覺咯,要乖哦,嘻嘻。】

看著消息,陳舟微微一笑,手指快速點擊,回了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