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江西的作用(第2/2頁)

又是個馬屁精。邵樹德哈哈大笑,道:“誠然,朕也出了力,但也只是把虔州歸於王化罷了。”

“虔州之重,甚至過於洪州。”翁承贊又道。

還來?邵樹德有點吃不消,一個老頭拍馬屁也拍得這麽厲害,到底有多想進步啊?

“為何這麽說?”他問道。

“有了虔州,便可溝通嶺南、漳潮,將天威布於邊鄙之地。”翁承贊一臉肅然道。

邵樹德啞然失笑。拍馬屁好像也拍得有理有據!

虔州大致位於後世的贛州一帶,確實扼守著通往嶺南的交通要道。

歷史上楊吳政權攻取江西,為防備南漢,於虔州置百勝軍節度使,廬州人王綰領之。

夏朝對虔州的開發確實有相當成果了,算是把唐朝未竟的事業向前推了一大步。如今當地田畝、人口大增,驛道整修得漂漂亮亮,采礦事業蓬勃發展,瑞金監日進鬥金……

誠如翁承贊所說,虔州發展好了,對朝廷深入控制嶺南是有好處的,甚至可以說是關鍵。

另外,最近虔州西南方的韶州也發現了金礦、銀礦和銅礦,朝廷正打算從北方諸道遷移三千戶百姓南下,定居韶州,做一期開發——其實,就嶺南東道而言,韶州已經是僅次於廣州的第二好的地方,目前有十余萬編戶人口,開礦的基礎相當不錯了。

“還是說說江西吧。”邵樹德將岔遠了的話題重新拉了回來。

“陛下,臣在江西多年,亦曾奉詔去湖廣督辦糧草。以臣觀之,湖廣十分凋敝。在天寶年間舊江南道中,戶口也就比福建諸州多一些。有了江西,往湖廣移民才有可為之處。”翁承贊說道。

唐代最開始的時候,江南人口較少,經濟落後,故江南道的地域範圍十分廣闊。安史之亂後,逐漸劃分為浙東、浙西、福建、江西、鄂嶽、湖南六個藩鎮。到了夏朝,演變為江東、江西、福建、湖廣四道——人口、經濟漸漸上來了,故予以拆分。

在大江南道中,福建毫無疑問是墊底的,但湖南、鄂嶽又能強到哪去呢?整個江南道的人口、經濟,大抵是自東向西,逐步衰減。

所以,要開發湖廣,非得有江西做後盾不可,這就是翁承贊心中江西的最大作用。

在這件事上,邵樹德其實也是贊成他的看法的。

江西的位置委實太過重要了,溝通南北,控扼東西,有容納大量人口的潛力,有相對強勁的經濟基礎。有它在,很多事就好辦了。

“翁卿有如此才具,社稷之福也。”邵樹德站起身,笑道:“至淮南後,當續立新功。”

……

鄱陽湖上的風景沒有欣賞幾日,六月十五,邵樹德越過鄱陽湖,花數日時間抵達南昌。

在這個時候,他收到了一個令他喜出望外的消息。

廣州刺史奏:鴻臚寺典客令張永乘船歸國。

消息有點意外,也有點突然,但絕對讓人高興。

興奮之余,邵樹德算了算時間,差不多五年了。

這個年代,出使遠方可真他娘的不容易!途中各種危險、意外,全須全尾回來幾乎不可能,一走十幾年的情況都不鮮見——李守信使團就至今沒有消息,也不知道他們抵達了君士坦丁堡沒有。

再說回走海路的這個使團。

之前東巡淮海道的時候,邵樹德曾收到過一些不太確切的消息,得知使團還在大食,稍稍放下了心,但對他們能否順利歸國抱懷疑態度——去程都這麽艱難了,回程能簡單嗎?

如今看來,所有磨難都在上半程裏消耗掉了,下半程較為順利,最終抵達了廣州。

仔細詢問了一番情況後,他本想讓使團剩余成員駕船北返,隨即又改了主意,令嶺東道派州兵護送使團剩余成員、貨物,走陸路前往嶽州——好不容易歸國了,若在大夏近海沉船,豈不冤枉?

嶽州是邵樹德的下一站。

江西情況已明,方略已定,該耀武揚威的地方也都宣示過了,他不打算停留過久。在洪州召見官員、士紳之後,他就準備西行,前往湖廣道巡視。嶽州作為溝通湖南、湖北的重鎮,首當其沖,是必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