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都是賊子!

李紹榮策馬繞了一圈,然後駐於陣前。

差不多已聚集兩千騎,夠了。

“昔日與賊戰,賊多避之。今賊大集兵馬,欲與我分生死,快哉!”李紹榮大笑三聲,道:“舉槊!”

“呼啦啦”一片聲響,兩千騎人人抽出短槊。

鐵騎軍的遠程武器是角弓,近戰主武器是短槊,長約兩米,副武器標配一把劍,第二副武器自選,愛用哪個用哪個——短槊可看出土的高洋墓。

沒有第三副武器,因為馬鞍上的鞘套就那麽多,要插弓梢、短槊、鐵劍,沒那麽多地方了。

這支部隊是配備鐵甲的,但此番沒帶,因為太耗馬力,太影響速度。

作為三支獨立騎兵部隊之一,銀槍軍使用的近戰武器是長騎槍,比短槊直徑略細,但長度有四米多。

銀槍軍是邵樹德騎兵改革的樣板之一。行軍之時,騎槍固定在肩膀和手臂上,下端還有得勝鉤托住,攜帶角弓,遠可射箭,近戰可用騎槍沖鋒。

全軍萬人,除軍官和少數老兵之外,全員著皮甲,輕便靈活。

定難軍萬人,幾乎就是銀槍軍的復制品。

與這三支獨立騎兵部隊相比,配屬給禁軍步隊的騎兵,就要笨重多了。

他們身著鐵甲,壇壇罐罐很多,由步兵輜重部隊負責運輸,機動性很差。

這是由中原地區的作戰環境決定的。

他們的作戰對象是敵方步兵,經常需要沖陣,沒有鐵甲是很吃虧的。

而且一般使用長兵器,即長達五米的馬槊,直徑比短槊、騎槍都要粗,自重更大,沖鋒之前可單手夾在腋下,可一旦沖起來,就必須雙手持著,破入敵陣之後將人挑起來甩出去,或者直接利用馬槊的自重橫掃千軍,攪亂敵方陣勢。

這種軍屬騎兵,是大夏騎兵部隊的主力,他們的人數高達五萬,但卻是最不適合草原環境的騎兵。

沒辦法,你的作戰對象不一樣,走出來的路子就不一樣。中原主流玩馬槊,草原主流玩角弓,都沒有錯,都是依據當地環境千錘百煉發展出來的最優配置。

鐵騎軍是介於銀槍軍和軍屬騎兵之間的“怪異部隊”,經常被人吐槽沖殺不如厚重如山的軍屬槍騎兵,玩弓又不如機動靈活的騎射騎兵,屬於路線失敗,需要改造。

但這支部隊也有特殊之處。

他們最初的來源都是蕃胡酋豪的親隨背嵬,技能相對全面。成軍至今,也一直保持著這種招人風格,入伍的長短兵器都耍得有模有樣,騎弓也玩得不錯。

他們進一步,可以當軍屬槍騎兵甚至是具裝甲騎。退一步,可以變成騎射騎兵。

今天如果著甲了,再手持短馬槊,一波就可以沖垮契丹人,如果他們不躲的話。

但他們沒有著甲。

其實也沒關系了,李紹榮大吼一聲,夾著馬槊就沖了出去。

親兵急忙跟上,有的甚至沖到他身前,為他阻擋第一波傷害。

契丹人也沒有退路了。

述律婆閏同樣下令沖鋒,雙方五千余騎在寬闊的草原之上展開了殊死搏鬥。

“嗖!嗖!”箭矢在空中飛來飛去,雙方都有人慘叫落馬。

落馬者有很大幾率遭到戰馬沖撞、踐踏,比當場身死還要遭罪。而倒地的戰馬也形成了一定的阻礙,如果有倒黴鬼不小心撞上了,那又是一個人仰馬翻,成為新的地面障礙。

騎兵沖鋒,並沒有那麽容易。堆積在戰場上人、馬屍體越多,就越沖不起來。

李紹榮已經聽到了親兵接二連三的慘叫聲,他心中驚怒,快馬上前,躲過一枚箭矢,短槊直接插進敵人胸膛。

敵人高高舉起的骨朵無力落下,馬戰武器長短的差別,有時候就決定了生死。

雙方人馬交錯而過,進入混雜搏殺的階段。而僅僅就是這一下的交錯,契丹人就多付出了百余人的死傷。

李紹榮任憑敵人的鐵劍砍在肩頭,他早就棄了短馬槊,從鞘套裏抽出熟悉的鐵鐧,兜頭砸下,勇不可當。

親兵們又趕了上來,人人都拿出了副武器,利用嫻熟的馬術和高超的技藝擊殺一個又一個契丹兵,十余人護衛著李紹榮,一個勁地往裏鉆。

述律婆閏也被人團團圍護著,到現在還沒開糊。

護衛他的親隨們大聲呐喊著,拼盡全力抵擋著沖過來的夏兵。他們對得起頭人平日裏好吃好喝的供養,此時是真的搏命了,渾然不顧自身安危,也要將來襲的夏兵打落馬下。

短槊、鐵劍、骨朵、馬刀互相交擊,慘叫聲不絕於耳,雙方的騎士不斷落馬,血雨紛紛。

述律婆閏裝模作樣地揮舞了幾下鐵骨朵,心中驚惶不定。

他有種奇怪的感覺,仿佛正在舍命搏殺的雙方都是不真實的,他才是遊離於這個戰場的真實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