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軍心浮動(第2/3頁)

“大帥果然老成持重。”親將舒了一口氣,贊道。

“大帥高見。”幕僚拱了拱手,有氣無力地說道。

幾個藩鎮聯手,都沒能擋住夏賊。等到晉兵撤了,王镕縮回去了,你還想打回來?做夢呢。

但話又說回來了,人啊,有時候就需要自己騙自己,給自己一個心安理得跑路的理由。

沒意思得緊,唉!

“咚咚咚……”

“殺!殺!殺!”

城外夏軍的殺氣直沖雲霄。勸降不成,便要硬來了,血腥的廝殺馬上就要爆發。

盧彥威的心中下意識抖了一抖。

……

滄州城外,一個齊整的方陣正在大步開進。

戰馬在兩側奔馳,箭矢於空中飛舞,鼓聲之下,無論是百戰余生的精銳,還是初出茅廬的新人,全都大吼一聲,挺槊直上,與敵人絞殺在一起。

雙方大概各三四千人的樣子,裝備精良,技藝嫻熟,一時間難以分出勝負。

但打仗嘛,誰說一定要公平決鬥的?

東路軍招討使臧都保大手一揮,旗號連連變幻。很快,又是數千將士起身,緩步前進。

對面晉軍也投入了一個方陣,迎面而上。

嗯,有點香積寺之戰的意味了。雙方一個方陣打崩了,潰兵從陣與陣之間的通道溜走,後面的生力軍方陣頂上來。而潰兵在後陣被收容,整頓一番之後,當做新的預備隊。

古來冷兵器交戰,大多數勝負在短兵相接之後,很快就能決出來。但香積寺之戰是一場漫長而殘酷的絞肉機式的戰役,雙方不知道被打崩了多少個方陣,戰線每每出現缺口,預備隊便頂上來,將敵人反推回去。

於是,便出現了戰爭史上的奇觀,冷兵器野戰過程中,死於正面交戰的人,可能比潰敗後被追擊殺死的人還要多。雙方的傷亡率遠遠超過了傳說中的5%、10%、20%,甚至更高,完全就是殺紅了眼的節奏。

從軍事原則上來說,這樣的會戰是不應該打的。唐軍雖然贏了香積寺之戰,但精兵強將被一掃而空,是純純的慘勝。安史叛軍雖然敗了,但拉了很多唐軍精銳墊背,也沒虧到哪裏去,接下來的戰事得以繼續膠著、僵持。

今日夏、晉雙方的交戰,和那場蕩氣回腸的大戰差遠了。

夏軍士氣如虹,兵力眾多。晉軍已經得知後方有變,士氣不振,兵力也有些不足。在臧都保投入第三批人後,晉軍不跟了……

從空中俯瞰下去,黑壓壓的武士在曠野之中反復廝殺,血流漂杵,至死方休。

一個藩鎮,花很多年才培養出一名精通多種兵器的士兵,給他配上全套裝備,一年支付二十多緡錢的賞賜,打了好多場大小戰役,僥幸活到現在。這種人,武藝純熟,經驗豐富,是戰場上的活化石,在騎兵沖陣之時敢變陣,騎兵潰退之時敢提刀追殺,被騎兵圍困之時談笑自若,今天全他媽給你報銷了。

而這樣的戰役,在歷史上的晚唐五代,不是一場兩場,也不是十場二十場,可能不下百場。

還好,整場戰鬥並沒有如香積寺之戰那麽殘酷,晉軍正面沖不破,側翼又受到威脅,很快潰敗了下去。

夏軍奮勇追殺,一直殺到賊軍營寨前,方才收兵回營。

至此,戰鬥結束。從始至終,滄州城內的守軍像死人一樣,沒有任何動靜。

滄景武夫,不過如此!

晉軍營寨內,李存璋臉色鐵青地看著敗退回來的一幹將佐,有心殺人,但想想被夏人掛在旗杆上的平州刺史李存實、臨渝關鎮使李存顥的首級,又長長嘆了口氣,終究沒動手。

李嗣恩、李嗣本、李存矩三人暗暗松了一口氣。

今日這場廝殺,本非眾人本意。實在是僵持日久,戰又不戰,退又不退,不如打上一場。另外,李存璋也存著打贏夏人,然後趁勝撤退的念頭。

無奈,今天打輸了,接下來的撤退怕是不會很順利,除非他們不跑了,直接躲進滄州城,但那與找死何異?

“留守,大王那邊,到底何意?”沉默了半晌後,李嗣恩壯者膽子問道。

他是薊州刺史,但薊州已經被夏人突襲攻取,家人都失陷在城內了。他是真的想走,急著趕回去收復地盤。但晉王沒下令,留守也不肯擔幹系,卻不好一走了之了。不過心中依然憂愁,故出言相問。

“你問我,我問誰?”李存璋直接嗆了一句。

李存矩無奈搖頭。他是盧龍軍使,但盧龍軍的駐地平州也丟了,軍心有些浮動,不然也不會被夏人一戰擊敗。

李嗣本則一言不發,臉上是掩飾不住的失望和迷茫。

李存璋看著這幾個敗軍之將,越看越氣,直接甩手出了營帳,又一連派出了好幾撥使者出發,前去面見李克用——事只有一件,即請求撤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