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聯軍

楊行密親自抵達了濠州。

淮水之上,舟楫連天,檣櫓如林。大將周本親領舟師萬余,屯兵河上,耀武揚威。

而在河北岸堅實的大地上,三千余騎緩緩散開,虎視眈眈。

正所謂北人善馬,南人善舟,南方政權對付北人一大利器便是水師。

北人也曾造戰艦南征,但在正面水師交戰時,總是大大吃虧。他們只能趁著南朝水師麻痹,秘密渡江、渡河,在南岸取得橋頭堡據點,然後才能有那一線勝機。

淮南平復多年,楊吳政權的水師愈發壯大,威風凜凜,實力強勁,但楊行密並不完全依賴此物。

多年以來,他一直在銳意整頓陸師,想方設法提高戰鬥力,其中一大舉措便是組建騎兵部隊。

但戰馬易得,人才難得,於是他把目光投向了淄青鎮的王師範。

淄青是藩鎮名,軍號是“平盧”。從這個大名鼎鼎的軍號就可以看出,淄青鎮的騎兵傳統是不弱的,而且他們的馬政也確實辦得很不錯。

楊行密已經恢復了艱難以前朝廷在淮南設立的馬監,通過以物易物的方式,從淄青鎮得到了諸多馬匹,也延攬了許多騎戰人才。

最近他更是突發奇想。隋滅陳的時候,曾經從海上出師,奇襲太湖,楊行密覺得可以發展與滄景、淄青、幽州等鎮的近海貿易,互通有無。

淮南經過他的大力整頓,經濟恢復很快。

曾經困擾百姓多年的梅雨季節洪水難題,經過大力整修陂池,已經大為緩解。以楚州為例,每起東風三五日,海水便入射陽湖,湖水漲溢,淹沒農田。海水退去後,還留下大量鹽分,破壞農業生產。

大歷年間,李承主持修築常豐堰。完工後,自楚州至揚州,“蔽潮汐,以衛民田”。但最近二十年戰亂不休,常豐堰多有損壞,民多苦之。楊行密得楚州後,花費大量人力物力修繕堤堰,再次遮蔽海潮,恢復了大量水田,民甚德之。

水利工程的興修,帶來了糧食產量的逐年增長。如今的淮南、宣歙二鎮,以揚、廬、舒三州產糧最豐。而種田所需要的人力,你想都想不到——

夏、梁激戰多年,河南民人大舉南下,多避於江淮間。他們的到來,給淮南帶去了寶貴的資金、技術以及勞動力本身,這是淮南得以快速發展的又一大原因。

淮南還有茶、鹽、果、桑、麻等農產品,這些都是可以拿來與北方貿易的,尤其是茶葉這種商品。

另外,楊行密直到去年還在給朝廷上供,除錢帛茶之外,還額外進貢鹿脯、鹿皮、白花蛇、烏蛇脯等貢品——淮南境內的野生鹿群實在太龐大了,隨處可見,獵不勝獵。

這些東西,也是可以拿去做買賣的。

在發展經濟這一方面,楊行密躊躇滿志,他有太多的計劃要推行了,也有太多的奇思妙想了,其中很多已經施行,百姓得其大利,人人敬服——楊行密總覺得,他在江淮之間建立了秩序,同時提高了百姓生活,這對楊氏子孫統治江淮大有裨益。

想到此節,他把目光轉向了兒子楊渥。

楊渥也是十余歲的少年郎了,不過他的心思不在習文練武之上,對理政打仗的興趣也不是很大,他喜歡玩,各種玩,就是對做正事沒啥興趣。

“唉!”楊行密嘆了口氣,問道:“大郎,看這麽久了,可曾看出什麽來?”

“此人打馬球定是一把好手。”楊渥拿著一幅畫像,嘖嘖稱奇:“身材壯實,孔武有力。聽聞騎射俱佳,將來若能和他一起打馬球,定然十分暢快。”

畫像上是一位戴著襆頭、身穿櫜鞬服的武人,看著竟然與邵樹德有六七分相似。楊行密為了收集情報,也是夠挖空心思的。

楊行密聽了差點哽咽無語。自家兒子就這個樣子,突然間就覺得前途晦暗。

如今這個亂世,人人腦後都長有反骨,即便統一了天下,若子嗣能力低劣,怕是也坐不穩,早晚要四分五裂。

“邵樹德喜射獵、馬球,但他不僅僅只會這兩樣。”楊行密決定再搶救一下兒子,說道:“提一旅之眾,掃平關北群豪,然後利用朝廷,不斷巧取豪奪,積攢力量。他不僅僅打仗厲害,玩弄人心、借助大勢也是頂尖水平。就西北那個爛攤子,都能讓他玩出花了,進而東出,攻滅汴鎮,豈不可怖?大郎你要多學學這些有用的,別光顧著玩,知道了麽?”

“知道了。”楊渥將畫卷扔給了隨從,沒興趣再看了,轉而把目光轉向了船艙裏的金銀器物,反而對岸上那些兇悍的騎兵沒甚興趣。

楊行密抑制住打孩子的沖動。

他今年才四十六歲,還有時間,如果長子不行,還可以培養其他孩子。

節度掌書記高勖在一旁察言觀色,見主公心情不佳,便道:“大王,我舟師屯於河上,賊兵懼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