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不能讓他回去(第2/2頁)

梁軍的可戰之兵,也就只剩下一萬多了,已經處於絕對下風。

……

夕陽之下,大群軍士正在快速東進。

他們絲毫不顧惜馬力,完全是奔著跑死跑廢馬匹的方向來的。

飛龍軍左廂萬人,在天雄軍發起攻擊的那一刻,從南北兩側繞過,一路狂奔數十裏,在太陽落山的那一刻抵達了八角鎮外。

八角鎮是軍鎮,有城池,此時駐軍六千人左右,除少量遊騎斥候之外,幾乎全是步兵。

守將劉重霸,當初與杜宴球、王彥章、劉玘一起在破夏軍任職。

如今破夏軍已經星散,余眾補入各部。當年幾個關系不錯的人之中,王彥章撈了個指揮使之職,在酸棗戍守,趙巖回了許州,舉族投夏,杜宴球也投了夏,聽聞混得不錯。劉重霸帶著百余破夏軍心腹並入龍虎軍,他們多出身長直軍,因此作為軍隊骨幹,劉重霸也當上了指揮使,統領六千部眾。

飛龍軍下馬之後,守軍如臨大敵,嚴加戒備。

契苾璋搖了搖頭,梁人這支部隊沒有趁他們陣腳不穩的時候主動出擊,不是守將膽怯,就是軍士不行。

“劉將軍不要守啦,這裏有杜宴球杜將軍的親筆信,不妨一觀。”趁著敵軍心慌意亂,一名騎士上前,將杜宴球的信件射入城內。

“龍虎軍的將士們,上天有好生之德,夏王仁義,不想見到諸位戰死於鋒刃之端,何不投降?”

“長直軍已經覆滅。此乃朱友裕將旗,諸軍且一觀。”

“這位是長直軍軍校……”

勸降的士兵如走馬燈一般輪番上前,用盡全力大喊。

守軍聽了喧嘩聲漸起,不過很快被呵斥了下去。

契苾璋哈哈大笑,賊人士氣低落,敗之易也。

與此同時,剛剛在醋溝大敗雄威軍的鐵騎軍在將養好馬力之後,也連夜出動了。

雖然他們被夏軍將士戲稱為諸支騎兵裏戰鬥力最弱的一支,但勝在任勞任怨,不辭辛苦,發揮的作用比較大——好吧,鐵騎軍將士認為他們的戰鬥力至少比定難軍強,絕對不是最弱的一支,打不過各軍屬騎兵,還幹不過你新成立的定難軍嗎?

鐵騎軍的目標不是八角鎮,也不是汴州,他們在通往汴州的各大小道路甚至是野地裏活動,牢牢封鎖著通路。

這個命令是天雄軍副使牛禮建議的,折嗣裕同意了,然後親自帶隊,略過龜縮在大營內的梁軍向後插。

這其實也是這幾年夏軍的習慣打法。他們的戰術比起早些年已經有了巨大的變化,是根據中原藩鎮步兵死硬難纏的特點創造的:迂回穿插,遲滯處於撤退狀態的敵軍,給主力步兵集團創造機會。

這個戰術草原民族玩不起來,因為他們缺乏戰力強橫的步兵集團,而騎兵的正面襲擾、攻堅,對晚唐這幫武夫大爺似乎也沒啥作用。但在夏軍手裏,這個戰術簡直玩出花了,步騎結合,無往不利,打得騎兵幾乎損失殆盡的梁軍苦不堪言。

“朱全忠向北跑、向南逃都可以,唯獨不能向東。”黑夜中的小河之畔,折嗣裕給帳下諸軍校分派命令:“戰前大王就說了,朱全忠給了他這個機會,那就不能讓他再回去。此戰若還讓他回汴州,我自向大王請罪,你等也沒好果子吃。部伍整編之時,等著被去番號吧。”

諸將校聽了心中一凜。

番號被撤銷,可不僅僅是改個名字那麽簡單。裏頭涉及到的利益問題太多了,要是被銀槍都並了,大家都可以抹脖子去了,實在丟人。

命令下達之後,將校們紛紛趕回各自部伍的駐地。

折嗣裕想了想,又喊來信使,下令道:“你速去中牟,請大王征調侍衛親軍之騎卒,河南府土團兵有馬的也派過來,一起封鎖東境,有此一兩萬騎,使勁纏著朱全忠,定不能讓他溜了。”

信使沒有二話,拿了折嗣裕匆忙寫好的信件後就離去了。

中牟到八角鎮四十裏,信使一人三四匹馬,很快就到了。

邵樹德看完之後,當場拍板,同意了折嗣裕的請求。甚至他不光如此,他還下令天雄軍以及還在趕往中牟的護國軍,允許軍屬騎兵騎馬趕路,火速前往八角鎮一帶。這兩部大概還有七八千騎,一並交由折嗣裕指揮。

總共兩萬多騎部署在東側,唯恐攔不住朱全忠奔回汴州。

但邵樹德還是有些不放心,值此關鍵時刻,他也賭一把了,命令道:“克成,你將親兵都千騎帶去八角鎮,歸折軍使指揮。若看到梁軍騎兵東逃,拼了命也要攔下,一個人也不可放過。”

野利克成有些驚訝,但毫不猶豫地應下了。

他知道,無論如何不能讓朱全忠回去,這是成敗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