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阻擊與包圍(第2/3頁)

襄邑、尉氏,都已經打了很久了,若不是中途夏軍數次解圍而去,城池早就破了。只能堅持半月並不是誇大之語,事實上已經很對得起汴梁了,情況惡化下去,失敗是必然的。

“你們都不同意解襄邑、尉氏之圍嗎?”看著一致反對這麽做的幾位幕僚,朱全忠心情不是很好。

“大王,世子將兵萬余,屯於中牟,然夏賊騎軍大薄八角、板橋,此事十分蹊蹺。”李振回道:“某以為,賊軍已經增兵,世子恐有危險,不妨令其撤軍,同時西進八角,接應長直軍回來。”

“敬司馬,你怎麽看?”朱全忠看向衰老了許多的敬翔,問道。

“長直軍驍勇善戰,賊人便是增兵,一時半會也拿不下。大王或可沿汴水南下,先解襄邑之圍,然後回師八角,接應世子。”敬翔說道:“大王,值此非常時刻,就得做出些非常之舉,方有可能扭轉頹勢。”

敬翔的意思是,如果襄邑丟了,那麽夏軍可以長驅直入,沿著汴水直趨汴州。尉氏也一樣,一旦失守,賊人再無後顧之憂,屆時大軍進抵汴州城下,可就十分危險了。

“大王不妨設想一下,如果主力西進八角,對襄邑、尉氏不管不顧,他們可真能守住半月?若夏賊真的增兵了,可能在半月之內結束西邊戰事,救出世子?”敬翔繼續說道:“若我所料不錯,邵樹德一定親率大軍來了鄭州,那地方怕不是已聚集了十萬左右的夏兵。”

說到底,敬翔還是貪心了。既要保住南邊的據點,又想讓很可能陷入重圍的長直軍回來,以便繼續維持汴州這個爛攤子,以拖待變。

在他看來,世子朱友裕其實沒那麽危險,不至於十天半月之內就全軍覆沒。軍中糧草足支月余,如果一意固守,有很大可能等待汴州的援兵。

反觀襄邑、尉氏,已經處於不救則死的狀態,局勢更為緊迫。更何況,如果能在襄邑城下大破威勝軍,甚至能極大改善局勢。

以前敬翔很討厭賭,但他現在認為值得賭一把。

“大王,仆以為不可南下。”韋肇上前一步,大聲說道:“此時容不得萬分冒險,當以接應世子為上。”

敬翔聞言急了,一貫沒甚脾氣的他也難道發火,道:“這也不冒險,那也不冒險,任由邵賊以勢壓人,步步緊逼,就為了多苟活那麽些時日,有用嗎?”

“敬司馬昔日也提到,以拖待變。怎麽,這就改主意了?”韋肇毫不示弱,反詰道。

“若襄邑、尉氏失守,夏賊圍困汴州,八角鎮、中牟那邊一樣完蛋,還怎麽拖?”敬翔冷笑一聲,說道。

“敬司馬你太貪心了,竟然置大王安危於不顧……”

“豎子不足與謀!”

“夠了!”朱全忠斷喝一聲,滿面怒容。

“我意已決。”他看了看一眾幕僚,道:“集聚大軍,西進八角。”

敬翔仰天長嘆。梁王已經沒了十年前的銳氣和魄力,敗亡近在眼前。

……

中牟城下,朱友裕發現自己完全撤不了了。

中牟守軍居然出城夜襲,雖然被挫敗,但很明顯有一戰之力,兵力也不少,這完全打翻了之前的判斷。

而到了後半夜,聚集在營外的騎兵大聲呼喝,聲勢驚人,朱友裕只能下令謹守營寨,一切等天亮再說。

可天亮後發生了什麽?

朱友裕登上營中高台,向西邊望去,卻見數量龐大的軍隊正在往這邊挺進。而他們的先鋒,似乎在昨晚就進了中牟縣城,此時城頭已經打出了旗號。

“天雄軍……”朱友裕輕嘆一聲,喃喃自語。

這是一支即便在梁地也赫赫有名的部隊,技藝嫻熟,勇猛敢戰,捷報頻傳。之前失陷在洛陽的長直軍,就和他們脫不了關系。

“可真是看得起我啊。”朱友裕自嘲道:“這是要把咱們這萬把人也一塊吃掉了,夏賊一定計劃了很久。如果我所料不差,八角鎮可能已經遭到賊軍圍攻了。”

“衙內,是戰是走,該拿個主意了。”

“不如向南突圍吧。到尉氏縣,與守軍裏應外合擊破賊軍,然後再北歸返回汴州。”

“南邊多半也不好走,可能是個陷阱。”

“現在動不了,一動就要被多方夾擊,很容易大潰。”

“那難不成留在這個死地?”

部將們爭論不休,拿不出主意來。

“好了,好了,不用再說了。”朱友裕止住了心腹將校們的爭論,道:“便是要撤,也得先擊破了當面之敵再說,否則被人追在後面使勁撕咬,能回去幾個人?”

“我意已決,先守。”朱友裕說道:“等待我父的消息。八角鎮有大軍,近在咫尺,須臾便可西進,殺到中牟城下。屆時數軍合流,夏賊可拿不下咱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