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韃靼(第2/2頁)

陰山附近還有一股逐水草而居的韃靼,勢力不小。他們從興安嶺一帶南遷後,與生活在附近的從西域過來的部落融合,開始信景教(基督教聶斯脫裏派),血統也有所變化,國朝稱之為陰山韃靼,主要分布在雲州以北的大草原上。

這個部落,在後世逐漸演變為“汪古部”。

這個部落和李克用有沒有關系呢,答案是有一點的。

因為沙陀部本就來自西域,不堪吐蕃奴役之後東逃唐境,屬於白種人。遷移到河東後,因為當地的昭武九姓也是白種人,吞並起來非常方便。

而吞並了大量昭武九姓的沙陀三部,不可避免被其文化影響,景教小範圍流行起來。而陰山韃靼恰好也信仰景教,雙方之間存在著大量的文化交流,關系自然十分密切。

龐勛之亂爆發後,李國昌奉命率軍征討。他帶過去的軍隊除了沙陀兵外,還有大量陰山韃靼人,進一步加深了關系。

但這也說明不了陰山韃靼就和沙陀有什麽從屬關系。不然的話,李國昌父子兵敗,北奔大漠的時候,韃靼酋豪也不會因為收了赫連鐸的錢,就打算對李克用父子動手了。

“振武軍之實力雄渾者,黨項、吐谷渾也。室韋、韃靼並未成氣候。陰山白韃靼驟然西進、南下,或以劫掠為主?”陳誠仔細思考著。

振武軍、天德軍的陰山內外,原本是有一些雜七雜八的小部族的,但經過這些年的發展,雜部要麽跑路,要麽被吞吃掉。

陰山韃靼既然與李克用藕斷絲連,又突然西進,莫不是在會面前出動的?為的就是襲擾他的後方?

陳誠懶得管這些事。

他只管一條,既然你來了,那麽就得幹死你。

鐵騎、銀槍兩軍已經大舉出動,對付來襲的陰山韃靼牧民。這是邵樹德下達的命令,配合他們的還有契苾、藏才氏的部落蕃騎,全軍自朔州北上,隱於長城、陰山間,打探消息,等待命令。

黑矟、金刀二軍也將動身。他們將從旋鴻池一帶北出,豹騎都及嵬才、哥舒兩部的蕃騎跟隨,提供包括偵察、騷擾、襲擊在內的一些列活動。

韃靼人,捋虎須捋了好多年了,一直沒出什麽大事,自以為得計。

但正所謂常在河邊站,哪有不濕鞋。

邵樹德領了“五十萬騎”橫行陰山內外,如果沒點進項,此番出兵豈不是很虧?

韃靼人,現在成了“進項”。

……

離開雲州東行的路上,李克用遣人去了一趟北邊。

白韃靼於越阿布思與他親善,此番受他所邀,南下陰山。而他們似乎又聯絡了西邊的韃靼別部,一同南下劫掠。

邵樹德多半已經收到韃靼南下侵掠的消息,但他未必知道來的是哪一部韃靼。

回鶻覆滅之後,草原沒一個成氣候的勢力。韃靼一度比較強盛,但也沒有建立汗帳、王庭,沒能把各部統一在一起。但就他們這副鳥樣,已經“威名大震”,吸引了很多小部落冒姓韃靼。

信薩滿的、信佛的、信景教的,說突厥語的,說黨項語的,說回鶻語的,都說自己是韃靼,簡直亂來!

白韃靼應該已經大舉出動了,現在撤回還來得及。如果被邵賊綴上,他的騎兵太多了,下場多半很不好。

草原上作戰,比的就是誰的兵多、馬多,誰發起的戰爭有突然性。

邵賊在陰山南麓有城池、農田和牧場,被別人攻來,他可以守。但草原上的部族一旦被他進攻,除了跑路外,別無他法。

使者離開後,數萬大軍一路東行,浩浩蕩蕩。

李克用心中憋著一團火。

狗日的劉仁恭!這次不把你挫骨揚灰,我他媽就不回去了!還有契丹狗賊,正好大殺特殺一波,把營、平二州的奚人、契丹人收編起來,免得他們投降八部契丹。

叠剌部的耶律億,最近很出風頭,讓李克用很不喜。作為實控幽州的軍頭,李克用突然覺得,義弟邵樹德的威脅,似乎並不比耶律億大多少。再給耶律億幾年時間,他說不定可以整合起幾十萬騎,那可就麻煩了。

幹死他們,一勞永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