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名利(第2/3頁)

他通過夏王府,請發華州、乾州各一萬戶百姓至河陽。陳誠、趙光逢沒有必要得罪他,同意了,邵樹德看到後,一度想否決,後來怕宋樂噴他,也捏著鼻子認了。

王卞可憐啊,治下百姓發了萬戶去棗陽等縣,如今又發萬戶至河陽,鎮內戶口驟降至二十萬。其實他一直挺恭順的,去年也在積極對接夏王府的各項經濟政策,甚至在鎮內大舉屠刀,均分田地,積極完成三茬輪作制的改造,不惜被士人黑出翔。

這樣一個好工具人,到哪裏去找?邵樹德已經決定,以後開了新朝,少說也得給王卞一個侯爵。

乾州的羊毛,不準備繼續薅了。華州這兩年也已經外遷了三萬戶,但人口還是暴多,還有繼續外遷的空間,後面可繼續逮著薅。

“正月過後,乾州、華州民戶不是要到了麽?屆時人手便充足了。”邵樹德說道。

“正要找大王議一議這事。”宋樂說道:“新來兩萬戶百姓,糧食、牲畜可得追加撥發。”

“這……”邵樹德無奈,開荒種地,這經濟壓力還真是巨大。

他現在有些痛恨孫儒那廝了,怎麽把河陽禍害成這樣?

“大王,糧草之事,我也想過,其實不難。”宋樂胸有成竹地說道:“只需加把勁,拿下河陽南城,封鎖住河面。那麽,在大河化凍之後,就可從關北直接啟運糧草了。”

邵樹德其實認真思考過這個可行性,結論是可以嘗試。

自從中潬城為夏軍攻克後,河清縣碼頭的安全系數大大增加。梁軍水師要想通過河陽三城的河面,危險性也大增。

不過他們現在燒了南城與中潬城之間的浮橋,通行起來沒那麽麻煩,從中潬城放火船襲擾的戰術也沒那麽好使,總體而言可以過,但肯定沒以前方便了。

“通航之後,我從靈州啟運三十萬斛糧豆過來。如果順利,再運六十萬斛。”邵樹德說道:“關北這個大寶庫,總算可以派上用場了。”

“如此大善。”宋樂大笑道,狀極歡快。

邵樹德有些感動。宋先生倒是一個十分純粹的人,你賞賜財貨、美姬他當然收,但他確實也一心撲在民政上,為百姓謀福利,竭盡全力改善他們的生活,這就足夠了。

“乾州、華州百姓來後,河陽怕不是有二三十萬人,有點氣象了。”邵樹德看著周圍一片片種了越冬小麥的農田,說道:“先生有大功矣。”

“還早呢。”宋樂卻有些不滿足,道:“三十萬人都不到,離天寶年間的盛景還遠。”

天寶年間,河陽有六十萬口人,非常繁榮,確實不是現在能比的。

洛汝孟懷四州,都是黃巢、秦宗權之亂中受損最嚴重的區域,很多地方的戶口是真正的十不存一。

這四州再往東,損失就要輕多了。

黃巢沒那個本事打過去,甚至在起事的鄆、曹、兗等地混不下去,直接被打跑了。從南方回來後,也沒去這些地方多生事,直接進了關中。

秦宗權與黃巢類似,他甚至沒能越過朱全忠的宣武鎮,直接被幹挺了,只能在河南道西半部分禍害。

這四個“白地”州,邵樹德拿下後,肯定是要花大力氣移民拓荒的。

這是個苦活,可一旦出了成果,那絕對是鐵打的基本盤,和關北一樣,只認邵聖不認李聖的核心統治區。

“此番大戰,不少將士傷殘退伍。”邵樹德說道:“我看孟、懷諸縣還有很多鄉長、鄉佐、裏正、驛將之類的職位空缺著……”

“大王,我都留著呢。”宋樂笑道。

“先生真知我意。”邵樹德大為感慨。

什麽是能臣幹吏?這就是啊!既會理政撫民,也懂其他方面的東西,宋樂可真是——太會了。

“都是為我拼殺的將士,我要替他們下半輩子著想。”邵樹德說道:“每月一斛的撫恤,不足以表我意。過幾日,我讓幕府擬一份名單,先生全給我安排下去吧。”

“遵命。”宋樂應道。

軍中傷退下來的人,本來就很忠心,服從性也好。大王再給他們安排了這些看似不起眼的職務,那麽一個紮根鄉裏的小土豪家族就有雛形了。

宋樂敢斷定,至少在兩三代人以內,這些人對夏王都是充滿感激的,是夏王最基層同時也是最根本的支持力量。

這樣一來的話,定都洛陽其實是最完美的選擇。山水環抱之勢,至少對延續邵氏家族的統治極其有利。但經歷了這場河洛戰事,宋樂也看到了洛陽的劣勢,局限性還是有些大。

這破事,以後再說吧。

“封渭已經南下了吧?”邵樹德突然問道。

“正月十六就走了,上元佳節,也不多歇幾天。”宋樂笑道。

打下洛陽之後,邵樹德上表朝廷,保舉戰功卓著的高仁厚為東都畿汝節度觀察處置等使、東都留守、河南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