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議

中潬城的守軍其實是自己乘小船逃回南岸的,一共走了數百人。另有數百人被俘,數百人戰死,還有不少人跳入河中,試圖自己遊回南岸。

梁軍水師沒來救他們,一者沒必要,二者靠近了也有風險。

南浮橋被燒毀了,這次毀得很徹底。河陽三城,州城、中潬城(河陽關)已控制在夏軍手中,只剩南城還在梁人手裏。

南城本有三千梁兵,接應了數百殘兵後,龐師古無奈,撥了一千步卒、三百騎卒、一百水手及相應的器械、糧草給霍存。

事情緊急,霍存顧不得規矩了。他在河陽、河陰兩縣征兵,得三千余人,全軍膨脹到八千,分駐河陽南城及東側不遠處倉城。

為了推卸責任,霍存上箋自訴,兵力、器械短缺,而胡、龐二帥置之不理……

箋書很快被送至汴州,遞到了朱全忠的案頭。

“啪!”朱全忠重重地拍了一下案幾,面無表情。

內部不和,胡真、龐師古之間有門戶之見。

“大王……”敬翔也看過霍存的箋書以及前線傳回的軍報了,他完全知道朱全忠心裏在想什麽,於是在組織了下措辭後,道:“其實中潬城丟了並沒有什麽,而今該重視的是夏賊是不是要攻來,又從何處攻來?”

朱全忠坐了下來,掃了下衙署內諸將佐,道:“都說說吧。聽聞邵賊已經到了陜州,出入仆從如雲,排場堪比聖人。此等賊子,可否召天下群雄共討之?”

匯集天下群雄討“活董卓”,自然要天子詔書了。

這其實不是什麽問題,私下裏造一份就是了,願意相信的人自然願意相信。不願意相信的,即便是真的擺在他面前,他也會說是假的。

這是立場問題,無關其他。

“大王,此策甚好。今可移牒晉、魏、趙、燕、吳諸鎮,請討樹德。無論成不成,都可以嘗試一下。”李振第一個出來表示贊同。

確實如他所說,成本很低,一旦成功,收益很高。

邵樹德的勢力實在太大了,令人側目。若他是在中原,早被人群毆了。但他所領乃關西,不太好打,但並不妨礙宣武軍在天下爭取同盟。

宣武軍對外擴張的能力已大大下降,這是一個苦澀的事實,但在如今的情況下,未嘗不是好事,因為他能消除其他諸侯的疑慮,增強共同對抗邵賊的號召力,哪怕他們僅僅只是口頭聲援,那也不錯。至少不敵對了,可以有後方了。

敬翔並未反對朱全忠、李振的一唱一和,因為他也覺得這種無本買賣可以嘗試一下。不過,他始終認為,對抗邵賊,主要靠自己。

“大王,聯盟討邵之事誠然要做,然初冬已至,賊騎又要南下矣,此為緊要之事。”敬翔還沒開口,蕭符突然站出來說道。

這話說得無比正確,挑不出一點毛病。河南府、汝州與汴宋腹地有一個巨大的不同,前者人煙稀少,跑一天都見不到幾個人,賊騎大舉侵入的話,難以籌措補給,但汴宋腹地人煙稠密,賊人很容易搶到糧食,很難限制住他們騎兵的活動範圍,除非堅壁清野,但代價太大了。

“以君之見,邵賊欲攻何處?”朱全忠問道。

“大王。”蕭符鄭重行了一禮,肅容道:“君子不立危墻之下,仆請大王增強汴州防務,不令賊騎突至汴州城下。否則,人心動蕩,眾議紛紛,於大局有害。”

敬翔下意識皺起了眉頭。

“君之意,夏賊欲攻汴州?”朱全忠又問道。

“大王,賊騎數月內不計代價,連克廣河鎮、板渚城、河陽關三地,此為何耶?”蕭符回道:“仆才疏學淺,看不出夏賊欲攻何處,然汴州乃緊要之處,即便不為民心士氣考慮,大王的安危也應多加考慮。今強兵勁卒多半在外,汴州兵力空虛,若夏賊避實搗虛,直撲城下,則軍民駭然,流言四起,仆實不敢想象會發生什麽。”

蕭符這話說得正義凜然,當下就有不少中級將佐附議支持。他們的家小、財產都在浚儀、開封兩縣,當然害怕被夏賊打過來。

這可不是十年前了!當初秦宗權逼近汴州,大夥只能據城固守,但那會大家也都是剛來汴州不久,有人還未成婚,有人未及置辦家財,和這會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大王——”敬翔猶豫了一下,還是勸道:“今有賊將契苾璋躥入徐、宿、潁、宋諸州,牽制我大軍數萬,兵力已經極為吃緊。若再加強汴州防務,兵從何來?”

汴州城內就萬把人,雖說比較忠心,也比較能打,但人數少是硬傷。守城自然無虞,但也不可能外派出去布防。

要加強汴水一帶的防務,只能從朱珍、龐師古兩部抽調兵力,但這很難抉擇。

“魏博羅弘信,可與邵賊暗通款曲?”朱全忠突然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