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道路

“從鳳翔府至興元府,有數條道路。一曰褒斜道,亦稱斜谷道,秦昭王時範睢所修棧道,漢高祖將之燒絕,漢武帝時重修,光武伐蜀,便從此道入。後漢末,張魯據漢中,又將此道毀掉,不久修復,曹操與劉備爭漢中時便走此道。國朝敬宗寶歷二年(826年)重修此道,大中四年(850年)封敖復修,置館驛。”

“一曰散關道,自大散關出,經興、鳳二州至興元府,乃秦漢故道也。漢高祖燒毀褒斜道後,便自此道入關中。國朝文宗開成四年(839年)重修,置館驛。”

“一曰駱谷道……”

“一曰北魏回車道……”

“一曰子午谷道……”

漆方亭大營內,趙光逢正在給邵樹德講解入漢中的各條道路。

不得不說,蕭氏提供的圖籍档案真是幫了大忙,細節滿滿。比如哪一年、誰主持修建的、用了多長時間、置了多少館驛、哪些路段路基不穩都寫得清清楚楚。

這就是靠著首都的好處了。北都晉陽內可能也有部分,但絕對不會很全。至於東都洛陽,早毀於兵火了,啥都不剩。

“國朝以哪條道為主?”邵樹德問道。

“散關道。”

“某也覺得是這條道,路雖遠,但好走。天子幸蜀,走的便是這條道吧?”

“是。”

其實,光啟年間天子二度跑路,本來也是要走這條路的。不過還沒來得及閃人,就被迎回長安了。這條道,要經過興、鳳二州,全長九百裏,路況最好。

對了,楊復恭已經跑到了洋州。因為朝廷宣布其為逆黨,興、鳳二州有所搖擺,其中興州又反正歸朝,但鳳州刺史被楊守忠率兵襲殺,目前仍被其掌控於手中。

邵樹德當然也收到了這些情報,但說實話,不是很在意。興、鳳二州人煙稀少,山勢崎嶇,就經濟方面來說,價值不大。被人所重者,還是是其地理位置。

秦代時,這裏被蜀王占據。丟了後,秦就滅蜀。

秦末時,被劉邦控制著,也是他出兵關中的主力通道。

到了三國時,這裏又是蜀漢、曹魏反復爭奪的區域。

歷史上王建入蜀後,曾與李茂貞在此反復爭奪。五代時,蜀地還出兵攻占了興、鳳二州,可見其地位之重。

在這裏駐兵,經濟上負擔可不小。因為當地錢糧根本供應不了駐軍的消耗,得從後方轉運。但你又不得不築城、駐軍,不然就被人家直接打到家門口了。

楊守忠不過兩州八縣之地,滿打滿算六萬左右的百姓,其中絕大部分還集中在洋州,能養幾個兵?

“讓振武軍張軍使過來。”邵樹德突然道。

振武軍就駐紮在天興縣外,因此很快便到了。

“張軍使,昔年當洋州刺史時,可曾去興、鳳二州?”邵樹德問道。

趙光逢看了一眼張彥球。出兵前他與張彥球仔細研討過洋州的一切,得知張任刺史時,洋州有兩千州兵。設立武定軍後,應該又增加了一些鎮兵,但這就不是張彥球能知曉的了。

不過以洋州五萬人口的規模,撐死了養兩千鎮兵(衙軍)、兩千州兵,鳳州窮得很,也就能養幾百兵。楊守忠不到五千人的實力,即便有山川之險,如何能抵擋數萬朝廷精兵?

進漢中,道路可不少,每條道路還各有分支,一一分兵把守,平攤下去,可就沒人了。

“回大帥,打獵時去過鳳州。”張彥球答道。

“某欲親率大軍走散關道,你覺得如何?”邵樹德看著地圖上標注的各個險要地段及城寨,問道。

“大帥欲分兵幾路?”

七八萬大軍,怎麽可能全走一條路呢?後勤壓力實在太大,故分兵是必然之事。

“分兵四路。”邵樹德說道:“其實一路已經出兵了。義從軍左廂六千步卒,已占子午關,進入子午谷。某欲率鐵林軍、天柱軍、義從軍右廂三千步卒及保塞軍,走散關道。褒斜道比散關道近幾百裏,楊守忠定重兵布防。這一路,某打算遣你統兵,如何?”

趙光逢默默聽著。

大帥對張彥球還是很重視的啊,一來就委以重任,便如當初的楊悅一般。就是不知,張彥球有沒有楊悅的本事了。當初在河東,他是都教練使,也就是張鍇、郭朏、康傳圭諸將都死後,才輪得到他執掌河東兵權,但時間也不長。鄭從讜一走,他也跟著走了,前後不過三四年時間。

“大帥信重,末將感激不盡,定不負重托。”

“很好。”邵樹德笑道:“你這一路,當多領兵。振武軍七千眾、保大軍三千兵、邠寧軍六千人、涇原軍兩千、河西黨項三千,全由你統帶。褒斜道有分支,如何用兵,汝自決。”

“謝大帥信重。”

東面的駱谷道,當然由朱玫領兵了。神策軍各部,除李鋋那五千人與陰山蕃部一起護衛糧草,保障諸路大軍後勤線外,西門文通、滿存兩軍萬人也歸朱玫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