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2章 利益動物

埃曼·羅蘭理了理思路,說道:“1993年美國嚴寒天氣導致食品價格攀升,經濟復蘇下PMI(采購經理指數)從1993年6月49.6%的低點升至1994年1月的56%。

從1993年9月低點到首次加息前,農產品價格指數漲幅16.9%,工業金屬價格也上漲19.1%,原油則基本企穩。雖然CPI(消費者物價指數)並沒有因此上行,但美聯儲認為經濟增長和食品原材料價格壓力可能推升通脹上升。

1994年2月,加息開啟後,農產品價格回落、工業金屬漲幅一度放緩,不過能源價格此時開始上行,從低點到第三次加息25BP期間上漲16.8%。

1994年5月,油價和工業金屬繼續上行,美聯儲加快加息50BP。

雖然CPI依然不高,5月會議前的4月CPI同比2.5%,持平於3月,但油價累計漲幅已達26.6%,而工業金屬在5月加息前再度上沖並創出新高。

美聯儲委員們擔憂依然不夠緊的貨幣政策仍可能推升資源品價格,進而導致新的通脹風險,因此,加快加息是為了消除依然很低的短端實際利率下的寬松環境。

1994年8月,油價和工業金屬繼續上漲,美聯儲再次加息50BP。

在8月FOMC(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前油價和工業金屬繼續上漲,PMI雖然小幅回落至58%但仍處於高位。美聯儲官員認為經濟仍在快速擴張,盡管經濟近期可能放緩,但仍需要進一步采取措施確保通脹壓力繼續受到抑制,否則通脹壓力擴大的風險高。

1994年11月,油價回落但工業金屬價格居高不下,通脹走高,勞動力市場緊張,美聯儲再度加速加息75BP。

11月加速加息前,油價已經有所回落,但工業金屬價格仍在創新高,CPI同比升至3%。美聯儲據此認為經濟仍超預期強勁,許多行業運營在超均值的產能水平。在前期貨幣政策收緊影響下,經濟確實有所放緩,但沒能出現可持續放緩的跡象。在CPI走高和勞動力緊張環境下,通脹仍有壓力,貨幣政策仍不夠緊。

今年2月,工業金屬再創新高,累計漲幅80%,美聯儲再次加息50BP:1994年12月PMI數據回落至56.1%,油價也基本處於盤整態勢,但工業金屬再創新高顯示通脹壓力仍未完全消除,加息前低點到1995年1月累計漲幅80%。

因此,雖然美聯儲官員認為1995年經濟將大幅放緩,但為了實現通脹目標,進一步緊縮仍有必要,而速度降至50BP是減少過於嚴格的政策路徑的風險,比如對消費者、企業信心的打擊,以及由此可能造成的金融市場混亂。

此外從期限利差角度看,根據時任紐約聯儲研究主管的Mishkin所著《the Fed after Greenspan》,1994年前三次溫和加息25BP後,長期國債利率與短端利率幾乎以相同的步伐上行,因此期限利差並沒有明顯收縮,這可以理解為市場並沒有相信美聯儲控制通脹的決心。

而5月美聯儲加快加息後,10年美債利率停止跟隨基準利率上升的步伐,期限利差開始收窄。11月大幅加息75BP後,10年美債利率甚至大幅下降,利差接近倒掛。

美國經濟在今年顯著放緩,4月美國失業率逆轉開始上行,PMI也從1月連續回落後,5月首次落入收縮區間(46.7%)。雖然CPI仍在上行,但美聯儲擔憂的工業金屬價格也從1月開始回落。

美聯儲今年3月FOMC會議紀要顯示,與會者一致認為經濟已經放緩且處於可持續的路徑,雖然CPI還未回到3%,但委員們認為在采取進一步行動前先暫停並評估前景是更為穩妥的做法。因此,美聯儲在2月後停止加息。

總而言之,幾次加息實現了美國經濟的軟著陸,格林斯潘的前瞻式加息獲得了成功。”

南若玢緊接著又問道:“快速加息為何沒有引發經濟衰退?”

“雖然1994年加息幅度大、速度快,但在前一輪大幅寬松的背景下(聯邦基金利率從90年代初的8%持續降至3%),本輪加息幅度並不算很大,從結果上看金融條件上升幅度並不大(最終未突破0)。

此外,預防式的快速加息也給未來政策調整留出了空間,今年2月最後一次加息後不久,格林斯潘在國會聽證會上暗示,可能通過放松貨幣政策以促進經濟復蘇。

此外,能夠實現軟著陸的另一關鍵因素是外部環境相對平穩,全球主要經濟體基本已經走出衰退並呈現復蘇態勢。1994年美聯儲加息周期開啟時,德國和日本已走出衰退。美聯儲在1994年7月FOMC會議紀要中同樣提及日本、德國、法國等國家工業國家經濟的快速修復。

與此同時,《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於1994年初正式生效、疊加世界貿易組織於今年初的正式成立實現了全球化加速下貿易的大幅擴張,一定程度上助力美國實現軟著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