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63章 挑水人

北美這邊,一般來說,如果一部電影的票房較好,按照當下的情況,只要過千萬美金,制片方[制作和發行]就可以拿走60%左右的票房;

如果票房不太可觀,院線為了自己的利益,通常制片方只能拿走45%左右。

院線方會有一個保底算法,騰出一個影廳播放一部片子,必須得保證他們這個影廳達到多少的收益,達到這個收益,保證院線方保本以後,才能談分成。

要是一部爛片,院線方不能做到保本,那對不起,制片方一毛錢都別想分,下次,制片方的電影再想到院線來上映,院線方就要打個問號。

對電影制作公司而言,只要票房還算可觀,就能拿到40%—45%左右的票房分成,這個比例取決於發行公司出力多少,還有是否強勢。

以《鬼影實錄》為例,拍攝成本區區一萬多美金,可發行方的宣發費用卻超過了兩千萬美金,取得票房以後,這票房分成誰該拿大頭,自然一目了然。

而且這部電影標榜的超過13000倍的收益,純屬就是扯淡,宣發不跟上,一部電影單純靠口碑爆棚拿到高票房,這是根本不可能的。

而且《鬼影實錄》的口碑也算不上多好,是發行方演繹了一回什麽叫水軍營銷、海量好評掩蓋差評。

這種方式,在華國會發揚光大,甚至做的更徹底,掩蓋什麽掩蓋,直接刪帖不好麽?

不刪?

律師函警告。

《鬼影實錄》的高票房,制作方的功勞可以說是微乎其微,純粹是發行方的伎倆夠高明。

通常,只有斯皮爾伯格、喬治·盧卡斯這樣有票房保證的導演兼電影公司老板,他們能拿到最高比例的票房分成,而且還能拿到不錯的周邊分成。

20世紀福克斯就沒有這種爭取分成的煩惱,怎麽也是七大之一,自然能從院線方那裏拿到最高的票房分成。

而《小鬼當家》這個項目是自己的親兒子,也不存在和制作方分成的事情,未來在北美的票房分成,六成以上會落在自己的口袋裏。

正因為有這個基礎,加上缺錢缺的一逼,南易就動起了歪念頭。

《小鬼當家》的預算已經出來,不會超過1200萬美金的投入,以制作成本和宣發費用總體2500萬美金來計算,預估全球票房3億美金。

籠統的計算全球票房分成,應該是40%左右,20世紀福克斯的預期收入就是1.2億美金,減去開支和運營成本之類的,稅前純收益8500萬—9000萬之間。

把這個項目進行溢價,透過斯嘉麗基金發行一個總金額6000萬美金的保本影視基金,承諾年化收益在15%—40%之間,視情況而定,到期後返還的收益率是按最高還是最低來。

這就等於借了一筆利息不算低的資金,當然不可能把錢用到電影制作上,而是會把錢投資在高風險高收益的項目上。

“影視”只是一個由頭,事實上,以斯嘉麗基金現在的知名度,不需要任何由頭,只要推出保本基金肯定會被搶著認購。

南易需要這個由頭,讓影視基金這個概念先讓韭菜們認識,等保本影視基金贖回,就可以在華爾街另起爐灶,推出高風險高收益的影片眾籌項目。

取個好聽、有誘惑性的名字,做高溢價,不以詐騙為目的,籌集到的資金,把差額放進口袋,剩下的真正投入到影片拍攝。

假設,一部影片的拍攝成本是1億美金,把其中20%的份額估值做到4千萬乃至5千萬美金;眾籌成功,投資方就已經有了2千萬的賬面利潤。

1億總投資,自己只要再掏出6千萬,卻能占據到原本需要投資8千萬才能占據到的“遠景預期收益額度”,無形之中節省了2千萬。

若投資失敗,投資方可以降低自己的風險;若投資成功,那就得看會計師的能力了,把成本沖高,降低眾籌資金的回報率。

由於20世紀福克斯本身就具備發行能力,那就可以把眾籌項目的宣發費用做的更高,從制作往發行轉移利潤。

只要這個“另起的爐灶”保持相對較高的投資回報成功比,這種模式就可以一直進行下去,投資10部影片,其中6部是盈利的,韭菜們就會非常開心。

畢竟,誰敢保證自己的每次投資都能成功?

雖然爆火的影片進行眾籌會降低南易自己的收益,可也降低了很大的風險,如果是低成本電影,甚至可以做到零成本啟動項目。

如果眾籌能夠達到良性循環,20世紀福克斯就可以多開低成本的青春片、恐怖片之類的項目,這種項目都有很大的概率以小博大。

公司年收益提高,可以提供員工的待遇,增強員工的凝聚力,公司也進入良性循環,估值會越來越高,適當的時候,就可以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