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九章 能守,但只能守一點點(第4/4頁)

……

孫光憲在府邸中停歇了片刻,隨後從一隱蔽小門而出,直接就往高從誨寢宮跑去。

他可不會在剛才那種情況下提議投靠,因為明顯高保勖是有備而來,不然李端、梁延嗣等人不會立刻附和。

這要是他孫光憲開口說要投降,高保勖不敢對病重高從誨怎麽樣,但殺他一個掌書記還不敢?

高從誨實際上也在等孫光憲來,因為自南平的‘國師’梁震去世後,作為梁震欽點的接班人,孫光憲就一直在處理全南平的政事。

高季興、高從誨父子非常信任他,這種事,必定也要聽孫光憲的建議。

孫光憲也是從後門進入的荊王宮,他直接就在一個高從誨心腹內侍的指引下,來到了高從誨在王宮中的密室。

高從誨見孫光憲進來,一把就抓住孫光憲的手問道:“孟文以為如何?我高家還能擁有南平嗎?”

孫光憲果斷的搖了搖頭,“臣昔年就跟大王說過,南平之所以國小還能存,全在中原變亂。

但今中原有聖天子出,天下一統的大勢已經很明顯了,南平想以三州之地逆勢而為,無異於螳臂當車。”

高從誨還不死心,他繼續問道:“以江陵大江天險兼水軍犀利,更有兵將同心,再加蜀、唐援兵,也不能守嗎?”

孫光憲這次點了點頭,“能守!正如十郎君所言,只要咱們能守住半月,蜀、唐援軍一到,王師必退。”

“既然如此,孟文為何還說不能守?”高從誨眼中波光閃動,面上去好像是很疑惑一般。

孫光憲毫不在意高從誨審視的目光,因為他根本沒想過要出賣高從誨,他想的,還是盡力為高家爭取到一個好結局。

“臣說能守,是因為此次定然可以守住。臣說不能守,是因為明年王師又來,該當如何?”

孫光憲一句話,就把高從誨給問愣住了,他接著說道。

“蜀國未有切膚之痛,能救一次,甚至兩次,第三次還會來?

南唐自顧不暇,這次他只要敢出兵,那麽明年朝廷大軍一定會再進淮南征討他,李璟魂飛魄散下,還敢再救江陵?

楚國馬希萼變亂之後,國力尚不如我,怎能作為依靠?

況且請人出兵,不給錢糧財貨,他們又怎肯退去?即便給了錢糧財貨,到時候江陵屢經戰亂,城郭毀壞、民生凋敝,府庫空虛,高氏何以為存?”

高從誨無言以對,渾身上下的力氣,就好像被抽幹了一樣,他哐當一聲,重重坐到了胡床上,只是心裏還是非常不甘。

此時,孫光憲上前一步,抓著高從誨的衣袖說道:“大王此前何其英明,以副使三郎入京朝拜,得天子欣賞,又為十四郎求得與聖人心腹勛臣聯姻。

臣更聽聞紹明聖人有意為其義長子張烈成,求一高氏遠房娘子為妾。

這天下諸國間,還有比高氏與天子更親近的嗎?

納土奉獻,獻出去的不過是區區三州十七縣之地,得到的卻是滿門公侯與國同休,天下間,還有比這更劃算的嗎?

大王再不決斷,真要看著高家與南平百姓血流成河嗎?”

孫光憲三聲怒喝,只吼的高從誨心神震蕩,內心深處,裂開了一條長長的縫隙。

“孟文說的,都是謀國之言啊!不過我高從誨自繼位以來,二十年夙夜興嘆始有此局面,實在無法輕易舍棄,且容我再三思一二。”

孫光憲沒有繼續逼迫高從誨,因為他知道,以高從誨的智慧,能想明白這個問題,他再說下去,就要適得其反了。

更何況,今日高保勖的舉動,應當也能警醒高從誨,讓他迅速做出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