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一章 獻禮(第2/4頁)

於是,就在三日之前,當這一支疲憊的船隊返航至華亭港的時候。

這沿岸上,竟有數萬人烏壓壓的在此進行了熱烈的歡迎。

歡呼的聲浪連綿不絕,為首的官吏、商賈們送上了大量的犒勞。

這些巍巍顫顫下船的船員們,宛如作夢一般,想來無論如何,也無法想象,天下竟已變成了這般的光景。

這就如有人出了一趟遠門,結果回鄉之後,卻發現物是人非,本是家徒四壁的單身青年,回鄉之後卻發現,自己已有了新宅子,妻子居然也在這裏等著了,還左右手各拉扯著幾個大胖小子,一見了你便親昵的沖上前來叫爹。

此等氛圍,從開始之後,就有些刹不住車了。

自然,對於倭國的關注,卻幾乎是許多人最在意的。

一年過去,這倭國的情況,其實大家都不敢輕易論斷,畢竟有了上一次叛亂,使許多人意識到,扶桑那邊的情況比自己管中窺豹來復雜。

而到了永樂二十八年,當今皇帝的七十大壽已不期而至。

對於朱棣而言,人到了遲暮之年,他已不知自己還能享幾年太平了。

天下的政事,幾乎都放手給了兒子。

而對於監國的太子朱高熾而言,則決心大操大辦這一次的壽辰。

一方面,顯示為人子的孝心。

另一方面,則是內帑的盈余實在太多,即便操辦一下,倒也無礙。

於是詔書一放,便令有條件的藩王們回京祝壽。

早在半年之前,各項事務便開始準備。

朱棣顯然對於這樣的事,並不熱心,可想到自己的兄弟、兒子、孫兒們都可能回京祝壽,竟也沒有反對。

畢竟人老了,就更念一點親情,這些許久沒見的親人,朱棣還是想見一見的。

此時,最為忙碌的就是禮部和鴻臚寺了。

而不少的藩王,顯然在此次,倒也都上了心。

且不說在海外這麽多年,離鄉萬裏,也甚是思鄉心切,況且回來見一見陛下,哄一哄陛下開心,說不定還能撈一點好處,就算沒有好處,好歹……購買的軍備火器,多打一點折也是好的。

其次便是,趁此機會,去祭拜太祖高皇帝的陵寢!

人在海外,經常征戰,對於征戰的人而言,往往或多或少,都有幾分迷信,總覺得……自己該多祈一祈太祖高皇帝的保佑才好,有他老人家保佑著,自己在海外方能順利。

於是諸多藩王,紛紛回電,有的早早啟程,有的即便因為戰事,無法成行,卻也派了自己的兒子代往。

天下各藩的特產,如今也成了壽禮。

而此時,趙王和漢王終於先行回京了。

方一到京,顧不上歇息,他們便先入宮,拜見了自己的父皇母後,在宮中住了一宿,次日則去了見自己的兄長,傍晚的時候,便來見張安世了。

“哈哈……”

張安世笑意盈盈地迎接二人,打量著這兩個膚色黝黑的家夥,心頭也不由地想起當初彼此之間的一幕幕情景,忍不住感慨道:“哎……不一樣了,都不一樣了,這麽多年……真是滄海桑田啊。”

朱高煦看著眼前這個依舊俊秀,卻多了幾分成熟穩重的男子,笑了笑道:“倒是宋王沒有什麽變化的,哎……我在安南,日夜都在想念宋王呢!”

張安世勾唇笑道:“是想念我的火器吧。”

“這怎麽說的,這說的什麽話……哈哈哈……哈哈哈……”朱高煦幹笑。

朱高燧眼睛則是滴溜溜的轉,心說還好二兄比較蠢,性子總這樣急,這一下子卻是給自己蹚水了,這宋王沒有變,還是這樣心直口快,不吃講交情這一套。

當下,三人各自落座,朱高煦和朱高燧二人說起自己在海外的際遇。

話鋒一轉,朱高煦道:“我在海外,聽說了一些事。”

張安世道:“不知何事?”

“咳咳……”朱高煦的神奇帶著點不自然道:“我若說了,你可別不高興。”

張安世道:“說罷,說罷,要是這麽容易生氣,我早就氣死了。”

朱高煦遲疑地道:“哎……聽聞……我那幾個侄兒的藩地……有人說……不太公允。”

張安世淡淡地挑了挑眉道:“這又是哪裏來的話?”

朱高煦看著張安世的神色,似乎感覺張安世的反應還算平靜,才放開了道:“只是道聽途說,說是當初朱瞻埈那個小子,還在陛下面前鬧了一場呢,最終才將原本是朱瞻墉的藩地,給了他。”

張安世道:“你在安南,也聽到了這個?”

朱高煦道:“怎麽沒聽到?這天下各藩,誰不曉得,是不是?”

朱高煦說著,看向朱高燧。

朱高燧卻搖頭,一本正經地:“我沒聽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