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第一次收割美刀

低價股越來越多,盤中某只個股突然性的閃崩,直奔跌停而去,是2018年股市的一大特色。

不是韭菜不努力,也不是韭菜警覺性不高,可能某支持有的股票標的,前幾天走得好好的,當日上午的交易也是正常狀態,但可能就在下午開盤的那一刹那,股價跌停了……

此時,想要再賣出止損,也已經來不及了。

熊市極端的行情就是如此,除了極少數板塊以及個股之外,想要穩定的盈利變得尤其的困難。

某只股票,你當日還在盈利狀態,明天或者過幾個交易日,就可能處於深套狀態,行情沒有任何的持續性可言。

這類行情,對於普通的投資者而言,減少交易是最好的方式。

滬深兩市連續四個交易日的陰跌,迎來了2月2號,星期五,也是本周最後一個交易日。

早盤,上證指數小幅向下跳空,指數報開3419.22點位,深成指與創業板指數同步低開。

雖然只是小幅度的向下跳空,但指數也留下了一個跳空的缺口。

在已經連續跌破5日線,10日線以及20日的情況下,上證指數的跳空低開引起了盤面上的一陣恐慌。

9點30分,交易開始之後,上證指數快速下殺,最低跌至3388.86點位,破3400點位。

回調以來的第五個交易日早間,上證指數下殺200個點位,回調的幅度還是比較慘烈的。

頭部的藍籌股所代表的上證50以及滬深300指數,早盤依舊是在震蕩調整當中,四個交易日的大幅殺跌之後,今日跌幅有所停頓。

今天顧君浩沒有繼續去交易室看盤,許漸青所負責自營盤以及LP九峰信托所減倉的資金通過兩個月以來的流轉,終於是順利回到君實資本的賬戶之上。

首先是自有資金方面,自2016年成立自營盤以來,兩年以來君實自營盤在英偉達,天齊鋰業以及龍基股份上的收獲頗豐。

龍基股份,在經歷2015年股災以及2016年整年的橫盤震蕩之後,股價終在2017年迎來來爆發。

全年龍基股份股價最高漲至42.95元,至2017年12月最後一天,龍基股份報收36.44元,較之自營盤當中持股的成本10.6元,上漲了3.43倍之多!

2012年上市的龍基股份,其上市之初市值僅有60億元,而到了2017年年末,龍基股份的市值已經高達700億元了。

同樣是光伏產業鏈上的企業,龍基股份在這一年裏各種資本布局,股價自7月份開始節節攀升。

而反觀另一支光伏產業鏈上曾經的明星股ST海潤,卻因為股價跌破1元,而面臨退市,被資本市場拋棄的後果就是如此之慘。

跟白酒行業一樣,在經歷在行業寒冬之後,光伏產業在今年迎來了大洗牌,一部分產業鏈公司自此退出歷史舞台。

而一部分公司,則自此成為行業明星,這其中最為代表的是龍基股份以及洋光電源還有通偉股份這三家公司。

在光伏火熱的那個年代,這三家公司也被稱之為光伏三劍客,龍基全年大漲的同時,這三家公司股價表現也較為出色。

全年洋光電源上漲近80%,通偉股份上漲超過90%,殺出重圍的三家公司,2017年可謂是過上了一個肥年。

同樣的,顧君浩也是如此,全年股價大漲的龍基股份,被顧君浩從持倉33萬手減倉到了3萬手,回籠資金高達10.5億元。

君實自營盤,從當初顧君浩個人賬戶上接手龍基股份,花費了3.5億元,而除去這一次的減倉之後,自營盤依舊持有龍基股份市值高達1.1億元。

從最終顧君浩用個人賬戶買入,到2017年末的大減倉,君實資本在龍基股份身上豪賺了8億多!

顧君浩投資龍基股份兩年多,豪賺8億多的奇跡,在A股投資圈被人津津樂道,然而這還不是自營盤當中收益最高的一筆。

收益最高的,當屬英偉達,先後投入1.8億美刀資金在英偉達身上的君實資本,在2017年末以及2018年初,也迎來了第一次收割。

股價已經高達250美刀附近的英偉達,被顧君浩第一次大減倉了700萬股,手裏僅手有15萬股了。

這700萬股的大減倉,為君實資本帶了16億美刀,合人民幣104億元的收益,目前持有的英偉達市值大概在2.4億元人民幣左右。

算上匯率等因素,君實資本在英偉達這一支股票上獲得了超過10倍的收益。

其實英偉達的走勢並沒有壞,此時減倉,即使是考慮2018年全球股市大動蕩的因素,顧君浩也占不了多少差價上的便宜。

畢竟,對岸那位大統領,可是很看重米股的,像英偉達這種明星股,是不可能會持續性大跌的。

減倉,主要是考慮的因素,這家夥發起瘋了,可是什麽事兒都幹得出來,雖然君實資本這筆資金,在米股算不上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