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 遲來的約定

2016年度,民眾可投資資產日益增長的一年,全年私募基金行業快速發展。

在君實二號停牌的這幾天裏,基金行業協會,年末的統計數據也已經正式出爐。

2016年,同期私募基金行業認繳規模達到了10.24萬億元,較上一年增長了101.88%,其中被稱為“陽光私募”的證券類私募規模增長了1.29萬億元。

而公募集基金整體規模則在9萬億元,這也是國內私募規模首次超過公募規模。

不過與規模大幅增長相比,公募基金以及私募基金在2016年度的收益率卻與之正好相反,都未能獲取正收益。

權威的理財統計數據顯示,由於2016年度股市的低迷,股票策略類公募基金產品以及私募基金產品,2016年行業平均收益為-6.81%以及-3.35%。

至於同期的股票型和混合型公募基金,平均虧損則在10%左右。

一方面,不斷擴張的規模,意味著基金公司可以撈取更多的管理費用;而另一方面給投資者交出的答卷卻是全年雙雙虧損。

此時,場內有一支業績自成立以來一直十分優秀,並且長期保持限額申購的基金產品,突然說自己不限額了。

就差明著說有多少錢就拿來吧,這給私募產品行業以及投資者們所帶來的影響是極其震撼的。

投資,對於大部分而言,都是盲從的,如同散戶習慣於追逐熱門股票一樣。

成立於2015年的君實二號,在2017年的第一天裏突然決定放開申購,就好像是兩連板的熱門股票開板一樣。

一時之間,大戶們摩拳擦掌!

等到君實二號正式清算完成之後,已經到了1月6日星期五了,2017年第一周的交易也已經結束了。

上證指數結束了自元旦之前兩個交易日開始的五連陽走勢,在星期五結束了,當日上證指數下跌0.35%,指數定格在了2154.32點位。

上證指數縮量上漲1.63%,凈值重回1位置的君實二號自今天收盤開始,正式開啟申購。

申購進程自今天開始,一直持續到1月16日星期一零點結束,持續一周。

基金凈值歸一,並不會影響其中股票的市值,可以理解為類似股票的高送轉。

在總金額保持一致的情況下,將基金凈值變為1元,持有基金的份額則相應發生變化,比如歸一之前凈值為1.2,你有1萬份的份額,那麽,歸一後,凈值變成1之時,你的份額則變成1.2萬份。

這麽做的目的,是為了統一管理,減少運營成本;同時也讓投資者處於同一起跑線之上,相對而言投資環境要更公平一些。

至於原有持有者的分成,君實資金這邊已經同步扣除了,這一段時間主要統計的也正是這部分。

在投資者看來,君實資本在必定翻倍的情況,仍然提前結算,給予了高達20%的讓利,大家自然樂於配合君實資本的工作。

結算之後的君實二號,管理費用以及盈利分成,共計21.0685億元,單單一支基金的收益,就超過了A股半數上市公司。

20%的讓利,按結算之時的規模計算,高達6.47億元,一個相當恐怖的數字,相當於管理費用不收還分紅了。

外界在震憾的同時,也感受到了顧君浩的豪氣,這麽多錢說不要就不要了,也有不少人說顧君浩是冤大頭。

甚至有一些人猜測顧君浩這是在花錢買平安。

其實顧君浩看似豪氣的舉動,除了從公司角度出發,也有一定無奈之處。

不除權,你也拿不到這麽多的收益,正式的贖回時間,你總不能無緣無故的不讓人贖回吧。

到了那時候,在巨大利益面前,必定會有很多人即使冒著之後被拒之門外的風險,也會選擇贖回。

這種情況之下,該拿不到的錢還是一樣拿不到,而為了後續擴大規模,顧君浩也不可能幹出把原有贖回的那部分拒之門外的事情。

這樣的影響過於的惡劣,給人一種資本欺壓普通投資者的感覺,沒道理我到了時間不讓我贖回,也沒道理不讓我再投資。

這樣做,會對公司口碑造成很壞的影響,也很容易得罪當地一部分事業有成的人士。

元旦開會之時,大家討論的主要也是除權與不除權的利弊。

這次讓利的6.47億元當中,即使有很大的一部分伱仍然有拿不到的風險,既然如此,索性還不如大方一回。

很多時候,有舍,才有得。

由於有了正規的線上申購通道,合同模板也是現成的,依舊按照君實二號之前的,一部分投資者選擇線上申購的模式。

不過,大部分投資者還是選擇習慣於線下申購的模式,尤其是一些申購金額較大的客戶。

這不,三點剛過,顧君浩接到前台的電話,幾位老熟人登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