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 金融普惠

股票交易當中,賺錢並不難,無論是再怎麽菜的韭菜,都有過賺錢,甚至某個時間段賺大錢的經驗,難的是如何能夠持續性的賺錢。

無論機構亦或是普通股民,真正的大佬以及牛人,都必須具備穿越牛熊的本領,熊市少虧,牛市加倉大賺,這才是正確的投資方式。

大盤本周表現不佳,能夠在本周保持正收益的基金,尤其是有著倉位限制的公募基金為數不多,3%以上的更是少之又少。

君實價投的本周的表現確實算得上是十分的亮眼。

第一支基金君實一號,顧君浩向公眾證明了他有在牛市裏賺大錢的能力。

第二支基金君實二號,幾輪股災依舊屹立不倒,顧君浩證明了他有穿越牛熊的本領。

第三支基金,雖然換了屬性,變身公募基金,有一定的變數,但通過這一周的表現來看,顧君浩似乎依然具有保持下去的能力。

而在業內人士看來,最為可怕還是顧君浩的吸金能力,短短一個星期,就能夠吸引超過4億的申購資金,將總體規模從不足7000萬元提升至5億元。

其實這個多少也有點出乎君實資本的意料之外,原本在投資事業部下面的數據模型分板計算,這周的申購能量應該在3億左右的。

原本預期將在第二個交易日開始之後就將減少的50萬元以上的申購金額,通過基金申購後台顯示,並沒有明顯的減少。

反而,隨著指數調整,大盤下跌的同時,一直維持在一個很穩定的水平區間,這也讓數據分析部分以及顧君浩有些不解。

其實顧君浩所不知道的是,第一個交易日,確實有不少投資是抱著捧場的目的,然而要是說一點都沒有賺錢的心思,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真正沒有在意金錢與收益,選擇無條件支持顧君浩的,也就張明德夫婦以及黃阿姨三人而已,即便是老陸等人,在支持的同時也還是看重收益的。

畢竟,這兩年來的,在基金圈子裏,顧君浩的名氣是越來越大,信賴度也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高度。

而在甬城,相比起那位已經進去了的前輩,顧君浩的經歷更富有傳奇性,加上他本地出生,土生土長的屬性,成名之後也一直保持在甬城的活動範圍之內,在甬城的名氣已經不亞於那位前輩了。

除去首日部分捧場的因素之後,後續申購的大資金,更多的是被君實二號關閉申購通道,被顧君浩強行趕下車的那批人,這部分人原本想等到今年君實二號再次開放申購通道之後再進行投資的。

已經習慣了顧君浩的這種風格模式以及穩定且出乎意料之外的收益,這幫人已經看不上市面上的一眾基金產品了。

而這,也是同行對於顧君浩所忌憚的原因之一,吸金能力,客戶粘性實在是太強了。

卻沒想到,顧君浩突然收購了家公募基金公司,轉型做起了公募,這實在是意外的驚喜,相比起君實二號,君實價投雖然沒有了凈值低於1以下不收取管理費用的條例。

但同樣的,也沒有翻倍之後收益分成的條例啊,對於君實二號,在部分人看來,投資君實價投顯然要更為合算一些,只不過顧君浩這家夥似乎是嫌錢燙手一些,依舊設有申購上限。

一個基金賬戶最多不得申購超過200萬元,每天最大的額度也只允許50萬元的上限,對於土豪而言,200萬夠幹嘛,不過有總比沒有好。

一個賬戶只能申購200萬元,沒關系,那我就多弄幾個賬戶,全家老小的身份發證一起開戶上陣,這你總沒辦法控制,除了麻煩一點,沒有其他的。

而顧君浩之所以設置申購上限,也是為了更好的服務一些中小型的投資者,雖然設置上限門檻解決不了全部問題,但多少還是有一定效果的。

其實,自顧君浩退出桃股吧以來,內心就一直有做公募基金的想法,只不過在創業之初,自己的實力遠遠不夠拿下一張公募基金牌照亦或是像現在這樣收購一家小型基金公司。

現如今自己能有這樣的成就,離不開當初桃股吧當中那些可愛的韭菜們的推動,無論是像蘇明宇,蔣建柏這樣提供金錢亦或是在互聯網之上幫T哥吹捧的李澤們。

公募基金除了更具有挑戰性以及豐富自己的事業板塊之外,讓更多的粉絲參與進來,按照自己對於股市的了解程度以及先知的BUG,帶著部分粉絲賺錢,問題不大。

起碼在2022年之前,是沒有什麽問題的,而在2022年之後,哪怕是沒有了先知先覺的優勢,顧君浩也相信自己能夠做得不錯。

前世2022年,股市行情並不好,但在當年沒有什麽任何先知先覺優勢的情況下,顧君浩也能夠做得很好,在股市當中,重生肯定是有一定優勢的,但更多的還是得依照自己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