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何以足食

張順見這四營義軍皆為異議,便幹脆將他們劃為四營,讓“闖將”黃來兒暫住新安,其余三營與“亂世王”、曹文詔和曹變蛟叔侄皆環城立營,以衛洛陽。

結果眾人聽到“大小曹”將軍亦已經歸降舜王,且駐紮在附近,不由臉色大變。甚至“活曹操”和“八大王”有拔腿而逃的沖動。

別看如今四營義軍合計堪戰之兵有八千之多,依照他們的估算,曹文詔只需要麾下三千人,便能把他們趕的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若是舜王果然心生歹意,就這這裏火並了他們。然後,他利用曹文詔的力量壓制城外義軍,足以完全吞並其余四部,到時候萬事皆休!

其實他們倒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現在的張順完全不需要進行風險程度如此高的行動。

這些日子在他和馬英娘的努力下,已經初步完成了軍校制度、軍校教材的編制和軍校班級的設置工作。

如今馬英娘所掌管的軍校,完全可以以“三日一伍長,五日一隊長,十日一旗長,半月一司長”的速度進行基層軍官培訓。

只要張順麾下糧草、餉銀充足,完全可以隨時隨地征募嵩縣、盧氏二縣“毛葫蘆”,在半個月能訓練成型。

那“毛葫蘆”本就個人武藝出眾,稍加訓練便是一支堪用的強兵,張順哪裏還看得上這些心懷叵測四人的家當?

只是如今對張順來說,最缺乏的還是成長的時間罷了。能夠借機拉攏這四人,暫且抵擋洪承疇一些時日就是賺到了。

到時候自己兵強馬壯,無論是其他義軍、官兵還是滿清,自己又何懼之有?

等到“闖王”“闖將”“活曹操”和“八大王”四人驚疑不定的離去以後,那張慎言便連忙諫言道:“主公,原本這洛陽城不過有五萬石糧食罷了,再加上收繳其他貪官汙吏家當,也不過六七萬石。”

“前番士卒吃喝姑且不提,僅目前義軍麾下六營一萬八千余人,按照每人一年口糧四石計算,尚需糧草七萬二千石有奇。”

“若再加上他們這一萬五千余人,我恐怕一年沒有十五萬石糧食,義軍恐怕無法度過這個難關!”

張慎言所言之事,張順如何不知?不過,他還是搖了搖頭,笑道:“張公只會做減法,不會做加法嗎?”

“義軍手中糧食再多,若是無法保證不被人奪取,又有什麽用呢?前些日子,我麾下只有五千人馬,吃食暫且勿憂,可是又有什麽辦法保證我們能活著吃到這些糧食呢?”

“我固知我軍糧食不足,已經命李百戶前往各地,催交王府田畝子粒和銀兩,年前當有所得。更備下銀兩,前往各地購糧,盡量滿足義軍吃食。”

“至於其余之事,容後再議!”

張順已經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了,張慎言便不便再說些什麽了。

只是那呂維祺稍微猶豫了一下,對張順拱了拱手道:“我有一事,本不當說,只是舜王仁義,我於心不忍,又不得不說!”

張順心中不由納悶,這呂維祺素來如那徐庶入曹營一言不發,不知今日又是何事情?

本著忠言逆耳的心態,張順便點了點頭道:“說不說在你,聽不聽在我,你又有什麽好猶豫的呢?”

呂維祺稍作猶豫,這才大膽的說道:“這些日子我與宋先生兩人深入鄉裏,拜訪裏長、鄉老,卻發現由於今年大旱,民多因為青黃不接,無以為生。”

“我亦知軍中亦乏糧,奈何民生多艱,嗷嗷待哺,不得不使舜王聽聞也!”

所謂青黃不接,便是百姓上一季節收獲的口糧不足以支撐到下一季莊稼收獲,頗為類似企業的資金鏈斷接。

如今才十一月中下旬,距離秋收也不過多久,這便斷糧了?張順大吃一驚,連忙問道:“百姓家中尚有幾日之食?”

呂維祺見張順神色嚴肅,這才有幾分尷尬的應道:“這一冬暫時無事了,只是我估計頂多撐到開春。距離夏收,預計有兩三個月的缺額!”

呂維祺本以為張順會因為謊報軍情,把他臭罵一頓。沒想到張順細細思量了半天,不由笑道:“既然如此,那麽官府的秋糧百姓就切莫再交了!”

“傳令下去,因為今年天災不斷,百姓田畝歉收。若有願意歸屬義軍者,可免征當年之糧!冬閑之時,能夠跟隨義軍挖掘蝗蝻,平整低窪者,以工計糧,以工代賑!”

呂維祺和那張慎言聞言不由眼前一亮,張順這辦法倒是一舉數得。既能夠征發更多的百姓,又能夠給百姓補充一些食糧。

只是,隨即二人又不由暗暗叫苦。呂維祺和張慎言兩人相視一眼,沉默了片刻,那張慎言只好進言道:“主公之策雖是兩全其美,可是一來義軍糧食愈發不夠用了,二來我二人麾下人手不足,早已經焦頭爛額。我恐怕我們又難以面面俱到,將此事辦的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