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醜女

水晶在古代被稱為“水玉”,或者稱作“水精”、“玉英”。著名詩人屈原又詩歌雲:登昆侖兮食玉英,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同光。這“玉英”便是指水晶。

元代之前,中國尚玉,各色寶石不甚流行。直到元代以後,西域商人沿著南洋、西洋輸入了大量彩色寶石,深受當時元朝貴族喜歡。

等到朱元璋覆滅元朝,建立大明以後。明承元風,追捧寶石之風更勝。

朱棣“靖難”之後,派遣三寶太監鄭和鄭公公七下西洋,更是購進了大量寶石。

特別是東南亞生產各種紅藍寶石,西洋波斯灣附近“此處各番寶貨皆有,更有靑紅黃雅姑石,幷紅剌、祖把碧、祖母剌、貓睛、金鋼鉆,大顆珍珠如龍眼大,重一錢二三分,珊瑚樹珠,幷枝梗、金珀、珀珠、神珠、蠟珀、黑珀,番名撤白值。”

只是等到劉大夏燒毀《鄭和出使水程》以後,明朝再也無力組織艦隊下南洋、西洋,此事遂罷。

不過東方不亮西方亮,明朝遂後在雲南寶井發現了寶石礦,盛產大量紅藍寶石。其中頂級紅寶石最負盛名,頂級“鴿血紅”即產於此處,此地逐漸成為明中後期所需寶石的主要產地。

只是隨著明朝壓迫日盛,再加上“播州之亂”、“奢安之亂”等土司叛亂的影響,邊疆日益收縮,雲南寶井這塊盛產寶石之地遂後便丟掉了。

這所謂的“雲南寶井”既是後世的緬甸抹谷,依舊以生產寶石玉石出名。

有句話叫做“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皇室、王室風氣如此,大明奢侈之風更是盛行,競相以佩戴寶石為榮。

萬歷十年,潞安府的潞王籌備婚禮的時候,僅僅首飾一項,便用“青紅寶石八千七百顆,各樣珍珠八萬五千余顆”。

甚至根據《明神宗實錄》記載,三年之內共進珠寶九次,合計花費白銀二百二十一萬兩。幾乎和朝廷在“播州之亂”耗費內帑白銀二三百萬兩相當,足見其奢靡程度。

水晶雖然不及寶石罕見,亦是珍貴之物。明代盛產水晶的地方南方有福建漳浦銅山,北方有宣府黃尖山。河南信陽和湖北興國一帶亦均有出產。甚至還流傳有“南水晶白,北水晶黑,信州水晶濁”之語。

張順見了此“寶物”,頓時起了心思。他顧不得陶太公年邁體弱,連忙追問道:“此寶物得於何處?可有產出之地?”

陶太公先前落後於三川盧三爺一步,在張順面前並不如盧三爺受寵。

陶家灣與三川集兩地既使本就相距不遠,結果盧三爺在張順的支持下,優先售賣糧食等物,優先收購收購皮毛藥材等出產,更是在開集開市的時間上優先選擇日期,折騰得陶家灣集市日漸衰敗。

這陶太公也是好氣魄,幹脆親自帶著孫女、寶物過來,本就打算“投資”張順而來。

見張順問詢,他連忙顫巍巍的講述道:“此物乃陶家灣所產,我等都是山野之民,往日毛手毛腳,開采之時,難免有所損壞。若是舜王有心,陶家寧願將本地水玉礦脈,一並獻與舜王!”

那陶太公說到“一並獻與舜王”之時,還下意識看了那少女一眼。張順心裏明白,一時間也不置可否,只是笑道:“老丈心思我盡知矣,只是此事須從長計議,等回頭議過了再談不遲。”

遂後兩人熱情的交談一番,那陶太公才興盡而歸。

當柳如是出來收拾茶水的時候,看到張順還盯著那姑娘的背影看,便撅著小嘴道:“爺這是有了新人忘舊人呐!”

張順收回目光,嬉笑著伸手刮了一下她的鼻梁,然後一把把她抱了起來,放在自己膝蓋上。

柳如是是典型的江南美女,身材嬌小,坐在張順腿上也不十分沉重。張順伸出雙手環著她的蠻腰,用鼻子在她臉頰旁輕輕嗅了一嗅,笑道:“吃哪門子的醋啊?我就是奇怪她腿腳是不是有問題,怎麽走起來一拐一拐的?”

柳如是聞言愣了半晌,還沒顧上撒嬌,反倒“噗嗤”一聲便笑了出來。

她吃吃笑道:“人人都說爺不學無術,倒是沒冤枉了你。她這叫做‘三寸金蓮’,走起來叫做‘弱柳扶風’,‘翩若驚鴻,婉若遊龍,仿佛兮若輕雲之蔽月,飄搖兮若流風之回雪’。”

言畢,她又豎起耳朵偷偷聽了聽屋裏的動靜,才趴在張順耳朵上,小聲嘀咕道:“像我家小姐這般雖然螓首蛾眉、朱唇皓齒、狐媚入骨,只要裙底蓮船盈尺,便是大煞風景,多半落個‘半截美人’的名號。”

啊?張順吃了一驚,聽這柳如是說的比唱的都好聽,其實不就是這女子“纏足”了嘛!

他娶了好幾房婆娘,沒有一個是纏足之人。他還以為這纏足之風是滿清帶來的胡夷之風,感情這個時代審美都這麽畸形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