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一章 戡亂【上】(第2/3頁)

“王爺多慮了。”

周謨笑道:“如今生死搏殺都靠火器,他要是敢逞匹夫之勇,那就是在自尋死路。”

忠順王一想也是,戲文裏那些萬夫不當之勇,放在火器時代就是個笑話,何況焦順也不是什麽知名猛將,而是家奴出身的文官。

當即再不放在心裏,領著周謨進到了奉天殿內。

而與此同時。

王夫人和薛寶釵,也混在一群外戚命婦當中,來到車隊前開始踩點兒。

她們的任務是攙扶著嬪妃們從奉天殿出來,然後乘上各自的鸞駕,到時候若是走錯了,那可不僅僅鬧笑話這麽簡單。

所以每個人都在宮女的引領下,將前前後後繞了七八圈,又記下各自的點位,這才重新被帶回了偏殿。

半路上正撞見焦順往奉天殿趕,兩下裏遠遠瞧見,王夫人便忍不住腳下一頓。

薛寶釵原本垂首跟在後面,見王夫人停下腳步遠眺,她也忙收住腳順勢望去,卻正和焦順的目光對了個正著。

寶釵先是與他坦然對視了片刻,然後垂下頭輕輕推了推王夫人的胳膊。

王夫人這才反應過來,忙又邁步朝前。

等回到偏殿後,她沒話找話的問:“寶丫頭,你說昨兒他讓人傳話,到底是什麽意思?”

薛寶釵掃了王夫人一眼,淡然道:“等見著娘娘再論不遲。”

雖然這兒媳婦的態度依舊冷淡,但對於王夫人來說卻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了。

當下她正準備再接再厲,不想斜下裏突然就爆發了激烈的爭吵聲。

循聲望去,卻是周家太太與人撕扯了起來。

卻原來周家正是容妃的娘家,這回嬪妃以上都獲準申報陪同,唯獨周家不在此列。

這周夫人本就忐忑憋屈,偏又撞上有人刻意陰陽了幾句,一時就鬧了起來。

王夫人想到自家女兒的處境,忍不住就有些兔死狐悲,嘆道:“真不知這容妃到底犯了什麽忌諱,聽說這許多天就只在靈堂裏出現過一次,現如今連是死是活都沒人知道。”

“這與咱們有什麽相幹?”

薛寶釵淡淡的回了一句,道:“太太還是先關心關心眼下吧。”

王夫人雖莫名碰了個軟釘子,但一想也是這麽個道理,那容妃壓根不可能與自家有什麽交集,與其關心她的死活,還不如多考量一下自身當下。

於是眼觀鼻鼻觀心,再不理會周家那邊兒的熱鬧。

事實上這熱鬧也沒持續多久,鬧事的雙方就被分開了,主動挑事的受了嚴厲斥責,那周夫人更是幾個宮女裹挾著出了偏殿,也不知是被帶去了何處。

約莫辰時前後,就聽九支拖地長號嗡嗡作響聲震四野,命婦們急忙按品階出了偏殿,烏壓壓的跪伏在禦道右側。

王夫人等報了名的外戚,則是在宮女的引領下直奔正殿靈堂,進殿後,又貼墻根兒繞至自家娘娘身後垂手侍立。

相比於數量眾多的妃嬪,對面的男丁少的出奇,除了太子和忠順王,就只有兩位閣老、禮部尚書、以及焦某人在場——當然了,若是算上不帶卵子的,那可就多了。

眼見各就各位,忠順王上前向太後請示了一番,便當仁不讓的站到了牌位前,抽出早就準備好的悼文,抑揚頓挫的誦念起來。

期間眾人盡皆低聲嗚咽,等到悼文念完,哭聲陡然變大,外面群臣命婦們也紛紛呼應,一時殿內殿外哭聲震天。

這時王夫人和薛寶釵,忙照著先前演練的跪倒在賢德妃身側,一左一右架住了她。

“吉時已到,起棺~!”

隨著禮部尚書一聲吆喝,三十二個年輕宦官一擁而上,將碩大的金絲楠木棺槨被緩緩擡起。

與此同時,皇後領銜的高階嬪妃們,紛紛撕心裂肺的向棺槨伸手抓去,似是要奮不顧身螳臂擋車,最終又在娘家人的‘拼命’阻攔下功敗垂成。

直到那棺槨被擡出了門,聲嘶力竭的嬪妃們這才消停下來,邊哭邊在左右的攙扶下跟著向外走去。

焦順也得了類似的差事,不過他身量過於魁梧,對比年僅八歲的太子,所謂的攙扶就跟老鷹捉小雞似的。

忠順王在一旁瞧見,不由暗暗鄙夷:八歲太子,如何治天下?

一路吹吹打打哭哭啼啼。

棺槨走的是禦道正門,而隨性送葬的馬車則是另有通路,直到來到太和門前的廣場上,兩下裏這才逐漸合流,而同時合流的,還有兩千五百名白袍白甲的龍禁衛官兵。

“王爺。”

周謨悄悄湊到近前,接替了攙扶忠順王的宦官,悄聲耳語道:“護送太子車架的,確實是宋千戶的人沒錯。”

忠順王最後一絲擔心頓時煙消雲散。

送葬的隊伍如何出宮、如何出城、如何趕奔西郊帝陵,且不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