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 天下先、利弊(第2/3頁)

焦順見狀眉頭就是一皺,升堂問案他這些天早就見怪不怪了,可問題是學生要來鬧事的事情,剛傳到大理寺,三位主審官就急著要升堂……

怎麽看都有些山雨欲來的味道。

他暗自提高了警惕,結果等到堂審時果不其然的發現了異樣。

三位主審官的問話套路大致上還是那些,一味的想從程序正義上找問題,可語氣、態度,卻都有明顯的變化。

尤其是他們再不像以前那樣,反反復復的追問同一個問題,而是采取了快刀斬亂麻的做法,即便陳萬三、李慶不回答,他們也不會糾纏,而是直接進入了下一個問題。

這是……

焦順略一琢磨,就猜到三位堂官打的是什麽主意了,這擺明了是想壯士斷腕,寧肯得罪皇帝也要確保自己的立場。

不過這也早在焦順的預案當中,他不慌不忙旁聽了整場,直到三位堂官想要草草收場的時候,才突然起身道:“三位大人,下官有一事想要請教。”

三位堂官早防著他起身發難呢。

當下閆俊辰便板著臉提醒道:“你是旁聽,不是陪審,有什麽意見事後寫一封公文呈上來就是,再不然,你不是還有密折專奏之權嗎?”

“下官並無意見。”

焦順卻不卑不亢的道:“只是有些關於大理寺的事情,想稟給少卿大人知曉。”

柳芳聞言,心下雖十分好奇他到底要說話什麽,可當著兩位同審的面,卻怎好與其私相授受?

當下忙板起臉呵斥道:“既與案情無關,你這時候提出來作甚?”

“下官還以為要退堂了呢。”

焦順故作驚奇的道:“難道是下官誤會了?那請三位大人繼續審案就是。”

說著,微微一禮又重新坐了回去。

公案後,柳芳和許、閆二人對視了一眼,他們確實是準備要退堂了,被焦順這突然一打岔,要麽繼續往下審,要麽似乎就只能聽他說些什麽了。

於是柳芳便故作為難的悄聲道:“罷了,我且敷衍他兩句。”

說著,板著臉起身招呼道:“隨本官來。”

眼見二人一前一後往後堂走去,許良和閆俊辰都覺得不妥,可要說阻攔,或者是跟過去旁聽……焦順又已經明言是要說大理寺的事情,和案情無關,自然也和他們兩個無關。

於是最後只能眼睜睜瞧著二人轉到內堂,心中祈禱柳芳千萬不要被焦順的花言巧語蠱惑。

內堂。

柳芳自顧自往太師椅上落了座,擺出一副上級聽取匯報的架勢,壓根沒有讓焦順坐下的意思。

焦順早打聽了他的為人,知道他為了能混入讀書人當中,對不是正經舉業的官員最是無禮,大有皇協軍的風範,故此倒也懶得計較。

當下開門見山的來了句:“下官聽說大人是勛貴外戚出身?”

只這一句,柳芳原本就不怎麽好看的臉色,登時黑的仿似鍋底灰,啪的一拍桌子,怒道:“你究竟想說什麽?”

“下官不知那兩位大人給了您什麽許諾。”

焦順不慌不忙的道:“但是還請大人捫心自問,他們的許諾當真能夠實現嗎?”

柳芳挑了挑眉,許良和閆俊辰雖沒許諾他什麽,可卻畫了一張大餅,寫著名利二字的大餅,若非如此,他也不會決意要欺君罔上了。

猶豫了一下,柳芳再次問道:“你到底想說什麽?”

這次語氣卻是略有緩和。

焦順拱了拱手:“大人明鑒,此案最大的關鍵其實是在‘正本清源’四字上,您雖然也是飽讀詩書,可那些人擁護的卻不是學問,而是科舉這條通天大道,既是衛道,自要排除異己……”

“你到底要說什麽?!”

柳芳打斷了焦順話,第三次質問,這次語氣裏明顯透著焦躁,目光也開始猶疑起來。

方才被魏征海瑞的名聲所惑,再加上他一直自視為讀書人,所以並不覺得有什麽問題,可聽焦順這一說……

是啊!

那些學生要維護的是科舉,而自己和正經讀書人之間,差的還不就是科舉?!

有了這個基本前提,許良或許是會被吹捧成魏征,閆俊辰也有可能會被吹捧是當世海瑞,可自己……真就有機會與他們比肩齊名?

焦順看出柳芳有所動搖,立刻趁熱打鐵道:“大人也知道,此案其實簡單的很,倘若要順著那些人的心思,必然要落個欺君之罪,哪怕最終從輕發落,一時丟官罷職也再所難免。”

說到這裏,他反身指了指外面:“許侍郎和閆禦史在朝中皆有朋黨同窗,即便被罷官黜職,只要得了名聲早晚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再退一步講,就算他們自己無法出仕,後人子弟也多半會能受其遺澤。”

“而大人您……縱能憑此換來些名聲,又該如何折現?”